【簡介:】聯想并沒有超越華為。
2017年,華為的營收為6036億元,而聯想集團2017財年(財年不等于自然年,財年可以是從今年7月開始到明年6月結束的一年,聯想財年為4月1日~次年3月31日)營收為289
聯想并沒有超越華為。
2017年,華為的營收為6036億元,而聯想集團2017財年(財年不等于自然年,財年可以是從今年7月開始到明年6月結束的一年,聯想財年為4月1日~次年3月31日)營收為2890億元,還不到華為的一半。
下圖為華為和聯想集團的營收比較,可以直觀地看出巨大差距。2006年,聯想還遙遙領先,結果1年后就被華為超越:
即便是聯想公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第四季度單季,其營收高達971億元人民幣,那么2018財年全年營收也不會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所以仍然是沒法超過華為的。
我們都知道,在柳傳志手里面,聯想集團實現了私營化(MBO,管理層收購),柳傳志實際是通過聯想控股這家公司掌控聯想集團(賣電腦)。而聯想控股作為母公司,除了聯想集團這塊IT業(yè)務,還有農業(yè)(比如佳沃集團),投資(弘毅投資)、金融(比如戰(zhàn)略投資盧森堡國際銀行)等等,可以說是什么賺錢就投什么。
也就是,聯想控股肯定是比聯想集團更大的一家公司,即便是母公司,聯想控股的規(guī)模也是不如華為的。2017年,聯想控股的營收總規(guī)模也不過3163億人民幣,比聯想集團高不了多少,距離華為也很遙遠。
也就是,不管是聯想集團(楊元慶管,做IT),還是母公司聯想控股,都沒有超過華為,而且差距巨大。
可能是網友錯誤理解了自媒體的一些標題黨新聞:聯想超越華為成為全球第四的,是它的服務器業(yè)務。這篇新聞還提到,華為的服務器較為低端,不利于長遠發(fā)展。但這樣的比較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對華為來說,服務器本來就不是重點業(yè)務,華為的重點在5G、在電信設備、在手機業(yè)務上。拿聯想的服務器業(yè)務和華為比,就相當于拿普通人的休息時間和王健林比生活質量,這樣的比較完全沒有意義。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了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后的經濟原理。
聯想超過華為的業(yè)務應該是指服務器方面吧。去年聯想通過大規(guī)模的收購在服務器行業(yè)實現了對華為的超越,但是這種超越注定不會持久,聯想很可能在2019年出現滑鐵盧。
要說在2018年最具有爭議的的企業(yè),聯想絕對有一席之地。本來聯想還是一個風風光光的“民族企業(yè)”,但是在經歷手機業(yè)務下滑、電腦銷量下降、裁員風波后都讓這個企業(yè)風光不在。
去年的5G投票不投華為投高通讓聯想在很長的時間都處于風口浪尖上,雖然聯想及時進行辟謠,但是廣大群眾并不買賬。連和華為在海外市場競爭激烈的中興都投了華為一票,作為唯一一個投高通的中國企業(yè),任何解釋都是蒼白的。加上聯想產品一向國外比國內便宜,也難怪現在大部分人對聯想都沒什么好感。
雖然現在聯想在最新的18年第四季度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利潤也達到了3.5億美元,但是大家對于現在的聯想并不怎么買賬。加上聯想在手機以及5G行業(yè)的落后,聯想的發(fā)展注定不會太好。
還是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個企業(yè)假如沒有好的名聲,注定不能長久?,F在超越華為成為第四有什么用呢?在未來落后華為的時候被啪啪打臉只會更狠。
感謝閱讀,謝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