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卡爾·薩根
美國天文學家、天體物理學家
代表作《接觸》卡爾·薩根,即卡爾·愛德華·薩根(Carl Edward Sagan,1934年11月9日-1996年12月20日),美國天文學家、天體物理學家、宇宙學
卡爾·薩根
美國天文學家、天體物理學家
代表作《接觸》卡爾·薩根,即卡爾·愛德華·薩根(Carl Edward Sagan,1934年11月9日-1996年12月20日),美國天文學家、天體物理學家、宇宙學家、科幻作家,和非常成功的天文學、天體物理學等自然科學方面的科普作家。行星學會的成立者。
小行星2709、火星上的一個撞擊坑以他的名字命名。
1934年11月9日生于紐約州紐 約市。薩根1960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他主要的興趣是行星的表面和大氣,這個領域隨著柯伊伯的研究和火箭技術的出現(xiàn)而重新獲得了生氣。例如,他創(chuàng)立了金星大氣的溫室模型,解釋這顆行星令人費解的高溫。他也為火星表面的高度差和木星大氣中的有機分子找到了證據(jù)。
此外,他業(yè)余愛好研究的是其它行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以及我們這個行星上生命起源的問題(毫不奇怪,他是那些好讀科幻小說的科學家之一)。他一直是一個小組的成員,他們試圖從模擬原始地球條件的物質(zhì)體系制造出化合物,經(jīng)過氨基酸再到核酸的基本構件。
1963年他成功地探測到三磷酸腺苷(ATP)的形成,那是生命組織的主要能庫。因此,看來完全有理由設想在海洋中形成了化學能庫,靠太陽能逐步建立起來,并為復雜核酸和蛋白質(zhì)的產(chǎn)生(總之,為生命的產(chǎn)生)提供了現(xiàn)成的能源。1968年他調(diào)到康奈爾大學,任天文學副教授兼行星研究實驗室主任。1969年他擔任天文學雜志(伊卡魯斯)編輯的職務。
兩彈一星科學家有多少留學美國?
在1999年9月,我國對當年為研制“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予以表彰,并為鄧稼先,錢學森等23位科學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對于他們在困難時期,依然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進行了高度贊揚。兩彈一星獎章主要授予三個方面的人才:航空航天、核武開發(fā)、國防科技中有重特大貢獻的人。
在這23位元勛中,除于敏、錢驥沒有國外留學與僑居經(jīng)歷外,其余的專家不是歸國華僑就是歸國留學生,也就是咱們平時說的“海歸”。這些科學家身在海外感受到了國家的召喚,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國外優(yōu)越的待遇,回到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要為我國的富強拋灑熱血。其實我國當前雖然富裕了,但是恰恰缺的就是這種不顧一切奉獻自己的愛國精神。在當時,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使命。因為兩彈一星都屬于機密任務, 一旦接受,也就意味著在所有親人朋友的身邊消失不知道多長時間,可能是幾年,也可能是十幾年,二十幾年,但當時每一個接到任務的人,都背起了行囊,毫不猶豫地把青春奉獻給了大西北那片最終創(chuàng)造奇跡的地方。
現(xiàn)代航天之父是誰?
馮?布勞恩,美籍德國火箭專家。在他的領導下,人類首次登上了月球,他由此被譽為“現(xiàn)代航天之父”。
1912年3月23日,布勞恩出生于東普魯士的維斯茲。其父馬格努斯?布勞恩是一位男爵,曾任省議會議員,后來又成為魏瑪共和國的內(nèi)閣成員和農(nóng)業(yè)部長。其母埃米?馮?瑰斯托普出身瑞典貴族,是一位極有學識和教養(yǎng)的女士。她能熟練地使用六種語言。布勞恩從小受到了父母的良好教育,這為他后來的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小時候,布勞恩很愛玩游戲。他經(jīng)常和哥哥在家附近的鞭炮攤上買小沖炮玩。玩沖炮的游戲引起了布勞恩兄弟倆對做游戲火箭的興趣。有一次,布勞恩兄弟倆在玩耍的過程中不慎將其中一支游戲火箭發(fā)射到了水果攤上,把水果攤炸得一片狼藉,他倆因此受到了懲罰。哥哥從此放棄了這種火箭游戲,但布勞恩卻沒有罷休。第二天,他發(fā)射了一支小火箭焰炮,這次落在了面包鋪里。不久,他制造了一場更大的混亂。他將6支特大號的火箭焰炮綁在一輛滑行車上,然后點燃,那車子完全失去了控制,背后噴著如彗星般的火焰往前猛沖,直到最后火箭焰炮完全燃燒干凈后,滑行車才停了下來。這下可闖了大禍,他被人送進了警察局。幸好父親地位顯赫,出面交涉,才使他免于懲罰?;氐郊?,他被父親狠狠地訓了一頓,要求他把心思全部用在功課上,不要再去搞火箭了。布勞恩當面點頭答應了,但后來又依然如故,父母拿他沒辦法。
上學期間,布勞恩對數(shù)學、物理等理科課程毫無興趣,相反對藝術、音樂等功課倒學得很認真。后來有兩件事改變了他對功課的愛好,也影響到了他的一生。有一天,母親送了他一個小望遠鏡,這個小禮物使他愛不釋手。布勞恩天生想像力就極為豐富,晚間他拿著望遠鏡對準夜空,心想,如果哪一天人類能夠飛上太空,那該多好啊。有了望遠鏡后,每天晚上他都拿出觀察星象1~2小時,對宇宙充滿了好奇。
后來有一天晚上,天文雜志上的一則廣告引起了他的關注,那是關于推薦一本新書《飛向太空的火箭》的廣告。布勞恩立刻函購了這本書。這本書很薄,只有92頁,是赫曼?奧伯特寫的。第一部分盡是些奇怪的數(shù)理公式,對此布勞恩毫無興趣。第二部分有幅火箭的構造圖,還有不少五花八門的數(shù)學物理公式。真正引起布勞恩興趣的是第三部分,書中詳細地闡述了火箭如何擺脫地心引力,自由地航行于太空,到達太陽系行星的理論,還描述了太空船、太空中的補給站以及太空人所要配備的衣服,并預言太空探險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實現(xiàn)。這一部分給布勞恩展示了一個前所未聞的新天地,他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他突然萌發(fā)了一個大膽的念頭:一定要制造一個可以載人飛向太空的火箭。他知道,要實現(xiàn)這個理想,必須先學好數(shù)學和物理。從此以后,布勞恩迎難而上,努力學習,不久,他的數(shù)學物理成績很快就躍居班級前列。
1932年春,布勞恩從夏洛滕堡工學院畢業(yè),獲得了航空工程學士學位。當年夏天,他又轉(zhuǎn)入柏林大學,學習物理和天文學。兩年之后,22歲的布勞恩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yè)了。他的博士論文就是關于液體推進劑火箭發(fā)動機理論和實驗,這篇論文被評為特優(yōu)。但出于對軍事安全方面的考慮,這篇論文用了一個隱晦的題目《關于燃燒實驗》。直到“二戰(zhàn)”之后,它才得以公開發(fā)表。
畢業(yè)后,布勞恩很快被德國軍事部門委以重任。希特勒取得政權以后,為了征服全球,更加重視布勞恩的研究工作。但直到二戰(zhàn)結束,火箭的研究工作進展依然不大。盟國占領德國以后,布勞恩等許多火箭方面的高級專家被美國收編了。1945年9月中旬,布勞恩及其研究小組的114位科學家抵達美國。從此,美國的航天事業(yè)又多了一群干將。但布勞恩在很長時間內(nèi)未受到重視。
冷戰(zhàn)開始以后,美蘇在各個領域開始了較量。1957年10月4日,蘇聯(lián)發(fā)射了一枚直徑為60厘米、重90千克的金屬球進入地球軌道。這粒發(fā)亮的小球,是人類第一枚人造衛(wèi)星。它的發(fā)射,揭開了太空紀元的序幕。11月3日,蘇聯(lián)又發(fā)射了第二枚人造衛(wèi)星,還帶著一只叫“萊伊卡”的母狗,狗的心臟跳動和呼吸聲音從衛(wèi)星傳到了地球。蘇聯(lián)的成功令美國感到十分難堪,公眾的責難聲由抱怨發(fā)展成咆哮、怒號。在這危難時刻,美國政府仍然不肯重用布勞恩,直到美國??罩圃斓摹坝悟T兵”火箭發(fā)射失敗以后,艾森豪威爾總統(tǒng)才將機會給了布勞恩領導的火箭小組。
布勞恩受命于危難之時,他以高度的責任感很快摒棄前嫌,全心投入了工作。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他領導的火箭小組就精心完成了用丘比特―C火箭發(fā)射“探險者1號”小型衛(wèi)星的準備工作。1958年1月31日,丘比特火箭把“探險者1號”安全準確地送抵太空。美國終于進入了太空時代。
為了趕上和超過蘇聯(lián)的航天技術,布勞恩又受命將人送入太空,這就是眾所周知的“阿波羅計劃”。要完成這樣前無古人的計劃難度可想而知,布勞恩勇于面對挑戰(zhàn),承擔下了這項任務。經(jīng)過多年的艱苦努力,布勞恩終于收獲了輝煌。1969年7月16日,這是世界航天事業(yè)上一個不朽的日子。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在布勞恩的指揮下,“土星5號”火箭將阿姆斯特朗、艾德林和柯林斯三名宇航員送入了太空。四天之后的7月20日下午1時42分,阿姆斯特朗和艾德林與留在指揮艙里的柯林斯告別,爬進“老鷹號”登月小艇,飛向了月球。7小時之后,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踩出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對此,阿姆斯特朗后來有一句名言:“這一步,對我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卻是一次巨大的飛躍?!?/p>
布勞恩成功了!但他卻遭到一些人的排擠,只得主動引退。1977年初,美國總統(tǒng)福特授予他國家科學獎章,以示對他卓越貢獻的肯定。同年6月16日,布勞恩因病在弗吉尼亞州逝世,享年65歲。
人們將永遠懷念這位太空探索的先驅(qū)者??ㄌ乜偨y(tǒng)是這樣對布勞恩進行評價的:“馮?布勞恩代表著太空探索和技術的開創(chuàng)性應用……不只是美國人民,全人類都因他的努力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