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民航飛行高度層劃分》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本文目錄一覽:
1、國際航班和國內(nèi)航班的飛行高度分別都是在多少到多少?順便詳細介紹一下這方面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民航飛行高度層劃分》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國際航班和國內(nèi)航班的飛行高度分別都是在多少到多少?順便詳細介紹一下這方面
我國飛行高度層標準
飛行高度層按照以下標準劃分:
第一
真航線角在0度至179度范圍內(nèi),高度由900米至8100米,每隔600米為一個高度層;高度由8900米至12500米,每隔600米為一個高度層;高度在12500米以上,每隔1200米為一個高度層。
第二
真航線角在180度至359度范圍內(nèi),高度由600米至8400米,每隔600米為一個高度層;高度由9200米至12200米,每隔600米為一個高度層;高度在13100米以上,每隔1200米為一個高度層。
第三
飛行高度層應當根據(jù)標準大氣壓條件下假定海平面計算。真航線角應當從航線起點和轉(zhuǎn)彎點量取。
飛行高度層應當根據(jù)飛行任務的性質(zhì)、航空器性能、飛行區(qū)域以及航線的地形、天氣和飛行情況等配備。
航路、航線飛行或者轉(zhuǎn)場飛行的航空器起飛前,應當將場面氣壓的數(shù)值調(diào)整到航空器上氣壓高度表的固定指標,使氣壓高度表的指針指到零的位置。
便于操作使用;12500米以下嚴格按照“東單、西雙”進行高度層配備,便于管制員和飛行員通話和記憶;8900米至12500米將定義為民航的縮小垂直間隔空域(RVSM Airspace),其內(nèi)對應的英制高度層統(tǒng)一比國外高100英尺,規(guī)律性強,便于民航飛行員操作和使用;該方案使得8400米以上與國外飛行高度層的差值不超過30米,進出國境的航空器可實現(xiàn)安全順暢的高度層轉(zhuǎn)換;不符合RVSM適航要求的航空器應當在8400米(含)以下飛行,8400米與8900米按500米分層,自然形成了與縮小垂直間隔空域的緩沖空間。
飛行員必須使用飛行高度層配備標準圖,嚴格按照米制規(guī)定的對應英尺數(shù)飛行。具體在飛行時無須記憶是如何向上還是向下取整。
我國空域劃分為幾類?
標準中把空域分為七類,分別為A、B、C、D、E、F、G類。
1)A類只允許IFR飛行,所有航空器之間配備間隔,提供ATC服務,要求實現(xiàn)地空雙向通信,進入空域要進行ATC許可;
2)B類允許IFR和VFR飛行,其它同A類;
3)C類只要求IFR飛行之間、IFR和VFR飛行之間配備間隔,對IFR飛行之間、IFR和VFR飛行之間提供ATC服務,其它同B;
4)D類只要求IFR飛行之間配備間隔,對IFR飛行之間提供ATC服務,對VFR飛行提供飛行情報服務,其它同C;
5)E類只需要IFr飛行實現(xiàn)地空雙向通信,VFR飛行進入空域不需要ATC許可,其他同D;
6)F類空域?qū)FR飛行提供交通資訊和情報服務,VFR飛行提供飛行情報服務,所有航空器進入空域都不需要ATC許可,其它同E;
7)G類空域不需要提供間隔服務,對飛行提供飛行情報服務,只需要IFR飛行是實現(xiàn)地空雙向通信,進入空域不需要ATC許可,其它同F(xiàn)。
擴展資料:
限制區(qū):是限制、約束等級較危險區(qū)高,又比禁區(qū)低的一種空域,在該空域內(nèi)飛行并非是絕對禁區(qū),而是否有危險,已不能僅僅取決于飛行員自身的判別和推測。此種類型的空域的建立一般不是長期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讓有關各方知道,該區(qū)何時開始生效,何時將停止存在,賴以建立的條件、原因是否依然。
與該建立往往相關的活動包括有空中靶場、高能激光試驗、導彈試驗,有些限制區(qū)的生效時間持續(xù)24小時,有些僅僅作用于某些時段,其它時段對飛行無任何影響,美國FAA規(guī)定,一旦限制區(qū)生效 ,有關管制機構(gòu)應該被通知,正式ATC機場才可發(fā)布許可指揮IFR飛行遠離該區(qū)。
VFR飛行可以獲得來自ATC方面的導航幫助,但是飛行員必須應自行保持與限制區(qū)間的間隔,-旦限制區(qū)不再生效,有關的管理機構(gòu)應通知ATC單位,然后才可允許IFR、VFR在該區(qū)域內(nèi)的飛行,該區(qū)可在VFR、IFR航圖上用R字母加以標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空域
我國空域飛行高度層的配備情況是怎樣的
RVSM實施以后,600米至8400米,每隔300米為一個高度層;8400米至8900米,隔500米為一個高度層;8900米至12500米,每隔300米為一個高度層;12500米以上,每隔600米為一個高度層。其中8900米至12500米定義為RVSM空域。
飛行員必須使用飛行高度層配備標準圖,嚴格按照米制規(guī)定的對應英尺數(shù)飛行。具體在飛行時無須記憶是如何向上還是向下取整。
詳細介紹
航路、航線飛行或者轉(zhuǎn)場飛行的航空器起飛后,在未規(guī)定過渡高度或者過渡高的機場上升到距該機場道面600米高度時,應當將航空器上氣壓高度表的標準海平面氣壓值調(diào)整到固定指標,然后再繼續(xù)上升到規(guī)定的飛行高度層。
規(guī)定有過渡高度或者過渡高的機場,在上升至過渡高度或者過渡高時,應當將氣壓高度表調(diào)整到標準海平面氣壓值。
航路、航線飛行或者轉(zhuǎn)場飛行的航空器,進入降落機場區(qū)域并下降至該機場過渡高度層時,或者根據(jù)空中交通管制員、飛行指揮員的指示,將機場場面氣壓的數(shù)值調(diào)整到航空器上氣壓高度表的固定指標。
僅供民用航空器起降的機場,可以修正海平面氣壓值為航空器氣壓高度表撥正值。提供外國航空器起降的機場,可以向外國航空器提供機場修正海平面氣壓值。
低空與高空的高度劃分標準是什么?
按飛行高度分為超低空飛行(離地面100m以下,可用于農(nóng)林作業(yè)、旅游、搜索和救援、強擊和脫離敵區(qū)等)、低空飛行(高度在100--1000m,可用于訓練、傘降、空投、偵察、強擊和農(nóng)林作業(yè)等)、中空飛行(高度在1000—7000m,可用于訓練、巡邏、轟炸和航線飛行)、高空飛行(高度在7000—15000m,可用于訓練、偵察、轟炸、攔擊、巡邏和航線飛行)、超高空飛行(高度大于15000m,可用于偵察、截擊等)航空器在大氣層內(nèi)飛行,飛行高度一般在30km以內(nèi);火箭和導彈大多在大氣層內(nèi)飛行,而運載火箭和彈道導彈既在大氣層內(nèi)飛行,又在大氣層外飛行;航天器是在大氣層外的太空中飛行。按飛行速度分為五種情況:低速飛行(m0.3)、亞聲速飛行(m=0.3~0.8)、跨聲速飛行(m=0.8~1.4)、超聲速飛行(m=1.4~5.0)、高超聲速飛行(m5.0)。
關于《民航飛行高度層劃分》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