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最早的飛機是怎么導航的?》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本文目錄一覽:
1、飛機是如何導航的
2、以前的飛機是怎么導航的?
3、飛機是靠什么導航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最早的飛機是怎么導航的?》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飛機是如何導航的
最早老式飛機是靠飛行員目視導航,就是飛行員在天上飛時,手里拿著地圖看,尋找地標。還有羅盤導航:轟炸機和客機上可以由專門的領航員采用速度-方向計算飛機方位,當然這種方式要求飛機只能直線飛行,領航員要不斷讀飛機的速度、方向等數(shù)據(jù)并在導航圖上不斷的標出,還要加上地標目視校正才比較準確。
二戰(zhàn)中發(fā)展了無線電導航,即在地面設置多個無線電信號臺,飛機上有無線電羅盤,可以直接讀出無線電發(fā)射臺的方位,只要知道2個無線電臺的具體方位和無線電羅盤讀出的方向,在圖上三角作業(yè)就可以得出飛機的位置。在GPS之前,一直都是主要的機上導航方式。
民航或冷戰(zhàn)時中俄空軍采用的是地面導航,即地面雷達跟蹤飛機,雷達可以精確的測量飛機的方向距離,在地圖上就可以直接知道飛機的位置,通過地面指揮告訴飛行員。
現(xiàn)在導航最好的是GPS,其實原理就和無線電導航是一樣的,只是自動化程度更高。但是無線電導航和地面雷達導航還是不可缺少的。
以前的飛機是怎么導航的?
以前的飛機導航是采用地標領航。
地標領航這種方法簡單可靠,但易受天氣和確定飛機位置和飛行方向及航高。這種方法簡單可靠,但易受天氣和地標等條件的限制。地標等條件的限制。
以前的飛機導航基本靠飛行員的眼睛,這意味著飛行員基本靠純目視,然后配合地圖或者記憶力,尋找一下有特征的地形,來確認飛行的路線。這就是最原始的領航方法,地標領航,也是每個飛行員的必修科目。
擴展資料:
100年前的跨洋飛行,主要依靠羅盤,只要航向無誤,可以根據(jù)空速和風速計算出大致的飛行時間,要是晴空的夜晚,還可以參考星象導航,但絕大多是時間,飛行員能做的只是祈禱。
上世紀20年代,為了解決飛行員的導航問題,美國國會曾出資修建了巨型的航空郵件飛行指路路標,每個箭頭長達約21米,橫跨整個美國的箭頭為飛行員們指明了方向。箭頭被刷成明亮的黃色,每個箭頭上都有一個15米的高塔,塔頂有一盞高燃氣燈,塔底有小屋供應燃氣。
由于采用了這種可以輕松辨認的設計,飛行員從16公里外就可以看到箭頭,每一個箭頭都指向5公里外下一個箭頭的位置。
上世紀20年代,美國人采用搖旗子指揮飛機,也就是找一個人打旗語來指揮飛機的起降。起先搖旗手被布置在機場,之后被布置到更遠的地方,從遠距離開始引導飛機。后來因為旗語的目視范圍比較近,又開始使用信號燈,也就是針對天空的大型燈塔。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地標領航
百度百科-飛機導航
飛機是靠什么導航的?
飛機導航系統(tǒng)可以確定飛機的位置并引導飛機按預定航線飛行的整套設備(包括飛機上的和地面上的設備)。
早期的飛機主要靠目視導航。20世紀20年代開始發(fā)展儀表導航。飛機上有了簡單的儀表,靠人工計算得出飛機當時的位置。30年代出現(xiàn)無線電導航,首先使用的是中波四航道無線電信標和無線電羅盤。
40年代初開始研制超短波的伏爾導航系統(tǒng)和儀表著陸系統(tǒng)(見無線電控制著陸)。50年代初慣性導航系統(tǒng)用于飛機導航。50年代末出現(xiàn)多普勒導航系統(tǒng)。60年代開始使用遠程無線電羅蘭C導航系統(tǒng),作用距離達到2000公里。
為滿足軍事上的需要還研制出塔康導航系統(tǒng),后又出現(xiàn)伏爾塔克導航系統(tǒng)及超遠程的奧米加導航系統(tǒng),作用距離已達到10000公里。1963年出現(xiàn)衛(wèi)星導航,70年代以后發(fā)展全球定位導航系統(tǒng)。
擴展資料:
導航方法:
導航的關(guān)鍵在于確定飛機的瞬時位置。確定飛機位置有目視定位、幾何定位和航位推算三種方法。
目視定位:
目視定位是由駕駛員觀察地面標志來判定飛機位置;航位推算是根據(jù)已知的前一時刻的位置和測得的導航參數(shù)來推算當前飛機的位置;幾何定位是以某些位置完全確定的導航點為基準,測量出飛機相對于這些導航點的幾何關(guān)系,最后定出飛機的絕對位置。
幾何定位:
以某導航點為基準確定飛機相對于導航點的位置,從而定出飛機的位置線(即某些幾何參數(shù)如距離、角度保持不變的航跡)。再確定飛機相對于另一導航點的位置,定出另一條位置線。兩條位置線的交點就是飛機所在的位置。
三種位置線:相對方位角為恒值的位置線是一條通過導航點的直線;距離為恒值的位置線是以導航點為中心的圓周;到兩個導航點的距離差為恒值的位置線是雙曲線。也可用雷達來確定飛機的位置。
航位推算:
根據(jù)已知的前一時刻飛機位置和測得的導航參數(shù)推算當時飛機的位置。例如根據(jù)測出的真實空速和飛機的航向,在給定風速和風向條件下利用航行速度三角形計算出地速(見飛行速度、儀表導航),再把地速對時間進行積分。
代入起始條件──前一時刻的位置,即可得到當時的飛機位置。多普勒雷達能直接測出地速和偏流角,經(jīng)過積分也可得到飛機的位置。
慣性導航實質(zhì)上也是進行航位推算,由慣性元件測得加速度,經(jīng)過兩次積分得到位置信息。航位推算是近代導航的主要方法,利用這種方法的導航系統(tǒng)只依靠飛機上的儀器而與外界無關(guān),且不易受無線電干擾,可進行全球?qū)Ш健?/p>
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GNSS)是星基導航系統(tǒng)的核心。它主要包括美國國防部掌握的GPS和前蘇聯(lián)從80年代開始建設現(xiàn)在由俄羅斯空間局管理的GLONASS,以及由西歐歐洲空間局正在建設的NAVSAT系統(tǒng)。
GPS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但在航空應用方面卻受到了技術(shù)和政策的干擾,在純民用的NAVSAT系統(tǒng)投入使用前,用戶還沒有自主選擇的空間,所以使用的還是INS/GPS 這種組合,這也是現(xiàn)在我們最主要和最常用的導航方式。
所以我們平常所說的GPS位置,對飛機而言,其實就是GPIRS,即INS/GPS的混合位置 。
慣性導航系統(tǒng):利用安裝在慣性平臺上的,3個加速度計測出飛機沿互相垂直的3個方向上的加速度,由計算機將加速度信號對時間進行一次和二次積分,得出飛機沿3個方向的速度和位移,從而能連續(xù)地給出飛機的空間位置。
測量加速度也可不采用慣性平臺,而把加速度計直接裝在機體上,再把航向系統(tǒng)和姿態(tài)系統(tǒng)提供的信號一并輸入計算機,計算出飛機的速度和位移,這就是捷聯(lián)式慣性導航系統(tǒng)。
天文導航系統(tǒng):以天體(如星體)為基準,利用星體跟蹤器測定水平面與對此星體視線間的夾角(稱為星體高度角)。高度角相等點構(gòu)成的位置線是地球上的一個大圓。測定兩個星體的高度角可得到兩個大圓,它們的交點就是飛機的位置。
組合導航系統(tǒng):由以上幾種導航系統(tǒng)組合起來所構(gòu)成的性能更為完善的導航系統(tǒng)。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飛機導航系統(tǒng)
二戰(zhàn)時的飛機究竟是怎樣導航的
飛機導航系統(tǒng)(aircraft navigation system)發(fā)展歷史
早期的飛機主要靠目視導航。
20世紀20年代開始發(fā)展儀表導航。飛機上有了簡單的儀表,靠人工計算得出飛機當時的位置。
30年代出現(xiàn)無線電導航,首先使用的是中波四航道無線電信標和無線電羅盤。
40年代初開始研制超短波的伏爾導航系統(tǒng)和儀表著陸系統(tǒng)(見無線電控制著陸)
但是當時設備的可考慮不行,一般預先在地圖上有會和時間和區(qū)域~ 返航飛到那片區(qū)域附近就睜大眼睛找吧~ 大機群分散開很容易找到~ 單機或者很少幾架~ 完全看RP
至于海軍,就比較悲催了,六分儀和無線電導航合著用,實在不行就在海綿迫降
關(guān)于《最早的飛機是怎么導航的?》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