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以色列航空飛機圖片》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本文目錄一覽:
1、請問這是什么飛機?(回答詳細點)(有圖)
2、以色列裝備了多少架A4攻擊機?
3、以色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以色列航空飛機圖片》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 1、請問這是什么飛機?(回答詳細點)(有圖)
- 2、以色列裝備了多少架A4攻擊機?
- 3、以色列空軍的戰(zhàn)史
- 4、以色列的軍事實力有多強?
- 5、歷史上,以色列是如何千里奔襲解救被劫持飛機的?
- 6、全民皆兵的以色列,空軍究竟有多厲害?
請問這是什么飛機?(回答詳細點)(有圖)
美國SR-71“黑鳥”高空戰(zhàn)略偵查機. 在美國人設置的層層“黑幕”的籠罩下,長期以來人們無法了解“黑鳥”家族的真相。實際上,“黑鳥”家族,即“黑鳥”系列飛機有三代: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單座偵察機A—12“牛車”及其派生型、試驗戰(zhàn)斗機YF—12A和美國空軍的戰(zhàn)略偵察機SR—7l。這三種型別的飛機分別制造了15架、3架和31架。目前仍在使用的“黑鳥”只有4架:由美國空軍第9偵察聯(lián)隊第2分遣隊使用的兩架SR—71A重新服役型、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德賴頓飛行研究中心使用的一架SR—71A和一架SR—71B。 在“黑鳥”家族這老少三代中,實際完成研制并裝備部隊使用的中只有A—12“牛車”和SR—7l“黑鳥”,但SR—71的問世是與前兩者密不可分的。清楚了解前兩者的來龍去脈,自然就會了解SR—71的由來。 中情局的秘密偵察機A-12 A—12“牛車”,是1959年洛克希德公司為美國中央情報局研制的高空高速偵察機。一些新聞媒體曾介紹的SR-71的原型機A—ll,實際上就是A—12“牛車”。早在1955年,在U—2偵察機首次試飛不久,洛克希德公司專門負責開發(fā)研究的“臭鼬工廠”,便開始對U—2的后繼機,一種減小雷達反射截面積的超音速偵察機進行基礎研究。為了對付當時技術性能逐步提高的蘇聯(lián)雷達系統(tǒng),在U—2飛機的著名設計師凱利.約翰遜的領導下,“臭鼬工廠”執(zhí)行了一項代號為“熱忱”的計劃,以研究速度M3一級、且能極大減小機體雷達反射截面積的新式偵察機。 1957年,該公司首先提出了采用切尖三角形上單翼和兩臺渦輪噴氣發(fā)動機的設計方案,代號“天使長1”(AIohangel l),簡稱A—l。 接著又提出了一種采用與F—104戰(zhàn)斗機相似的具有菱形翼剖面、中單翼布局、裝兩臺渦輪噴氣發(fā)動機的方案,代號“天使長3”,簡稱A—2。 在“熱忱”計劃所研究的減小機體雷達反射截面積技術的A—3之后的各方案,都叫A系列方案,就不加“天使長”這個代號了。所以,后來研制出來并裝備使用的A—12和美國長期以來對外宣傳稱為A—11的飛機,其編號中的A就是“天使長”英語一詞的第一個字母,它不表示飛機的用途。 A—12是在A—ll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并且滿足了軍方提出的要求。與它競爭,是康維爾公司提出的子母機方案。該方案采用升力體外形、是速度M4一級的無人偵察機,綽號“魚”,計劃從B—58“超盜賊”飛機上發(fā)射。 美國國防部、空軍和中央情報局對這兩種竟爭方案進行了對比審查,最后選定了A—12方案,并于1959年8月29日正式批準。1960年1月26日,中央情報局與洛克希德公司簽訂了制造和試驗12架A—12偵察機的合同,A—12飛機隨之也進入了研制階段。1962年2月26日,A—12的一號機在洛克希德公司的加利福尼亞州伯班克工廠正式出廠,并被運往位于內(nèi)華達州稱為“死湖”的秘密試驗基地。1962年4月26日,A—12進行了首次試飛。 該基地在拉斯維加斯西北,是一片遼闊的干湖,有1500米長的跑道,曾進行過U—2飛機試飛和有名的“紅旗”軍事演習。為作為A—12飛機的試驗和使用基地,該基地于1964年進行了擴建,修建了長達2500米的新跑道。1962年5月2日,l號機在第二次試飛中速度就達到了M1.1。10月5日,開始把右發(fā)動機由J75換為推力更大的J58(即JT1lD—20A)進行試飛。1963年1月15日,把左右兩臺發(fā)動機都換成J58進行了試飛。換裝了推力更大的發(fā)動機后,A—12達到了設計速度性能:7月30日速度突破了M3;同年11月在高度4800米飛出了設計最大速度M3.2。 1964年2月3日,在高度25000米,該機以 M3.2速度飛行了10分鐘。 A—12飛機翼展16.94米,機長31.17米,機高5.64米,機翼面積166.76平方米;著陸重量23586公斤,最大起飛重量53070公斤。機體為采用銑合金材料的硬殼式結構。機體外形的突出特點是三角翼和從翼根前緣開始向機頭延伸的大邊條,在兩翼的半翼展位置各裝一臺發(fā)動機。在試驗階段,飛機裝普?惠公司的J75發(fā)動機,推力為68.6千牛;生產(chǎn)型飛機改裝推力為91.2千牛(加力推力為140千牛)的J58發(fā)動機。機翼油箱在發(fā)動機短艙內(nèi)側。機身上裝有受油管,飛行中可由KC—135加油機加油。 A—12從1965年開始使用,曾執(zhí)行過代號為“云雀”行動的偵察古巴的任務和代號為“黑盾”行動的偵察越南、中國和朝鮮等國的任務。1968年,隨著美國空軍裝備SR—71,A—12便被SR—71所取代。 用A-11掩護A-12 在A—12系列飛機中,除了中央情報局訂購的12架A—12之外,還制造了l架雙座型的A—12B和兩架用于空中發(fā)射D—21遙控無人駕駛偵察機的派生型M—21,其綽號為“鵝大媽”。所以,A—12系列飛機共制造了15架。 在1963年到1968年5年中,A—12共損失了6架,其中包括一架M—21。最初的一架是在1963年5月23日發(fā)生的飛行事故中損失的。當時飛機在飛行中突然發(fā)生上仰,失去控制,飛行員彈射出飛機后,飛機進入螺旋墜地。這次事故受到嚴格保密,所以外界仍不知道有A—12。后來,該機在一次飛行試驗中因故障曾在新墨西哥州柯特蘭空軍基地緊急著陸。 1964年2月29日,約翰遜總統(tǒng)發(fā)表講話,公布了代號為“牛車”計劃的一些情況。其要點如下:美國成功研制了一種能在21336米高度,以3219公里時速飛行的新式噴氣試驗機A—11;現(xiàn)在幾架A—11正在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進行試驗;既可軍用又可民用的A—11,其優(yōu)異的速度、高度和續(xù)航性能是先進技術的結晶,目前正在試驗研究這些先進技術在遠程截擊機和超音速客機上的應用;該飛機大量采用欽合金材料,可以3倍音速飛行,該計劃已從1959年開始實施,上、下議院議員都有資格充分了解該機的研制情況;機體由洛克希德公司伯班克工廠研制,J58發(fā)動機由普?惠公司研制,火控系統(tǒng)和空對空導彈由休斯飛機公司研制。 隨著總統(tǒng)講話的發(fā)表,還公開了該計劃戰(zhàn)斗型YF—12A的1號機照片。其實在總統(tǒng)講話中,已經(jīng)暗示了該截擊型機的存在。而且,他在講話中把A—12飛機說成是A—11,這不是一時疏忽,而是有意掩護該機的實際編號。這就是長期以來一些新聞媒體都把A—12說成是A—11的根本原因。 雙座型A—12B,是在單座型A—12的基礎上發(fā)展的教練型。主要改進是將其駕駛艙后面安置偵察照相機的“Q艙”,改成了第二乘員艙。為確保后艙乘員視界,改成的后艙明顯比前艙高。A—12B僅制造了一架,綽號“鈦鵝”。 1962年11月,A—12B在伯班克工廠出廠被運往于湖試驗基地,1963年1月首飛。中央情報局在A—12首飛前,就開始從空軍和海軍選拔和訓練該機的飛行員,以使他們能承擔秘密試飛任務,同時還在干湖試驗基地建立了第1129特別行動中隊來實施訓練計劃。 A—12的制造編號從121開始,最初從121到125號機(其中第4號機是雙座型A—12B)都裝普?惠公司的J75發(fā)動機,但單座A—12的初期型和126號以后的批生產(chǎn)型飛機都改裝了普?惠公司的J58發(fā)動機,唯有A—12B始終使用J75發(fā)動機。A—12B采用推力較小的J75發(fā)動機,實際上很難以M3的速度作巡航飛行,其目的就是便于使那些以前只駕駛過飛行速度在Ml至2一級飛機的駕駛員,通過該機的訓練能夠平穩(wěn)地向駕駛A—12過渡。 "接線板"計劃 A—12系列飛機的最后兩架,工廠的制造編號為134和135,是洛克希德公司按“接線板”計劃研制的D—12(原編號為Q—12)無人駕駛偵察機的運載母機M—21“鵝大媽”。M—21由A—12改裝而成,具體改動是在A—12的后機身上設置了發(fā)射無人機的支架,并在原Q艙位置設置無人機發(fā)射操作員座艙,所以它是一種雙座型機。 1960年5月10日,美國空軍飛行員加利?鮑爾斯駕駛的U—2偵察機在蘇聯(lián)境內(nèi)被擊落,為此,美國人開始探索使用無人駕駛偵察機在極危險空域進行偵察活動的技術,“接線板”計劃隨之出籠。在編號D—12中,這個D,除含有遙控無人駕駛飛機(Dmne)之意外,還含有子機(Daud2ter)之意。而母機M—21中的M,則含有運載母機(Mother)之意。 D—21的翼展5.80米,機長13.06米,機高2.14米;最大重量4990公斤;采用BJ43—MA—11沖壓式噴氣發(fā)動機,推力6.672千牛;最大速度M3.25,續(xù)航距離5550公里。該機的照相設備裝在機頭下面被稱為可回收艙的容器內(nèi)。在飛機完成偵察任務后,該容器可按預設程序或據(jù)遙控指令拋投在一定范圍內(nèi),然后由JC—130B飛機回收。D—21無著陸裝置,在投下可回收艙后便自動爆炸銷毀。 1964年12月22日,M—21首飛,原預定在1965年3月由它運載、發(fā)射子機,但由于它在試驗中發(fā)生了種種故障,所以推遲了整整一年。1966年3月5日,由出廠編號為135的M—21發(fā)射了編號為503的D—21。1966年7月30日,在發(fā)射試驗中,因子機未能正常脫離母機,致使子機與母機一起墜落,雖然母機駕駛員彈射逃生成功,但發(fā)射子機的操作員不幸喪生。 “接線板”計劃因這次嚴重事故而被迫中止,取而代之的是由B—52H兩翼下掛載2架D—21B的“老碗”計劃。D—21原是與M—21配合使用設計的,所以從低速的B—52H上發(fā)射,難于增速到M3.2,為此就在它機體下部加裝了火箭助推器;為便于與B—52H連接,還在它的機背上安裝了掛載裝置。從阿拉斯加的艾爾森空軍基地出動的能發(fā)射D—21B的B—52H,實際上是在中國上空執(zhí)行偵察任務。 D—21最終只制造了6架,制造編號為501至506,其中4架進行了試驗發(fā)射。其余兩架制造編號為501和502的飛機,被改裝成D—21B進行了B—52H的地面和空中運載試驗。D—21B共生產(chǎn)了32架,工廠生產(chǎn)編號為507至538,從1967年11月到1970年2月共發(fā)射了16架。剩下的16架和D—21的501、502號一道,由駐扎在亞利桑那州戴維斯—蒙塞空軍基地的軍用飛機保管處理中心封存,直到1977年這兩種無人駕駛遙控偵察機才公開其身份。 M—21“鵝大媽”因事故損失了一架,另一架只服役了很短時間。 試驗戰(zhàn)斗機YF—12 YF—12A雖然僅以試制3架而告終,但毫無疑問,它仍是“黑鳥”家族排行第二的前輩。 1964年,雖然約翰遜總統(tǒng)在公布“牛車”計劃時,曾以A—11來掩護A—12,并含蓄地透露了當時已開始研制的YF—12A遠程截擊機,但A—12的存在,直到80年代初才由該機的設計師凱利?約翰遜真正公諸于世。 “臭鼬工廠”很早就開始考慮把A—12“牛車”改為戰(zhàn)斗機,但正式研制是從1959年9月開始的。當時,美國空軍取消了北美公司XF—108“輕劍”戰(zhàn)斗機研制計劃。XF—l08是在僅以試制而告終的XB—70“瓦爾基里”轟炸機的基礎上,按比例縮小來研制的一種速度為M3一級的截擊戰(zhàn)斗機。原計劃該機將裝備XB—70的ASG—18脈沖多普勒火控雷達和GAR—9空對空導彈(即后來的AIM—47),它們?nèi)杂尚菟癸w機公司繼續(xù)研制。 由于研究、制造和使用經(jīng)費過于龐大,空軍取消了采用XF—108截擊機的計劃,相應配套的新式武器系統(tǒng)、ASG—18火控雷達和GAR—9導彈的研制工作也被擱置起來。在行將取消XF—108研制計劃之前,當時正接受A—12研制任務的洛克希德公司說服了美國空軍,用ASG—18火控雷達和GAR—9導彈來裝備A—12,使它成為一種3倍音速的截擊戰(zhàn)斗機。這樣做,既經(jīng)濟又可行。1960年3月16日,凱利?約翰遜向空軍提出了名為AF—12的戰(zhàn)斗機設計方案,并簽訂了試制3架飛機的合同。 1962年10月,美國空軍向洛克希德公司提交了AF—12的訂貨書,由此拉開了試制3架飛機的序幕。 AF—12將A-12的Q艙改為火控系統(tǒng)操作員座艙,是“黑鳥”系列繼A—12B之后的第二種雙座型飛機。除此之外,它與A—12的最大區(qū)別在于,由于其機頭內(nèi)裝ASG—18雷達,故原來一直延伸到機頭的機身邊條在駕駛艙側面中斷。并在邊條前端根部設置了紅外跟蹤傳感器。在該傳感器后面,邊條下面機身左右兩側沿縱向設置了4個武器艙,每個可各裝一枚GAR—9導彈。風洞試驗結果表明,切斷原A—12的機頭邊條致使飛機方向穩(wěn)定性下降,為此在機體尾部下面加裝了折疊式腹鰭,并在發(fā)動機短艙下面加裝了固定式腹鰭。1963年8月7日,AF—12的1號機首次試飛,1963年11月26日,2號機首飛,1964年3月12日,3號機首飛。 在2號機首飛的階段,這種試驗機仍稱為AF—12。1964年2月,該機被正式命名為YF—12A。就在約翰遜總統(tǒng)宣布A—11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試驗時,就有兩架已經(jīng)試飛過的YF—12A正從干湖基地運往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美國空軍認為,為了對付蘇聯(lián)研制超音速轟炸機,必須裝備2倍音速的截擊機,因此要求裝備93架F—12B。F—12B是計劃中YF—12A的生產(chǎn)型,為增大導彈掛載量,機身有所加長。1965年3月18日,YF—12A首次進行了發(fā)射導彈攻擊試驗,并擊落了Q—2C靶機。 此后,YF—12A又進行了12次發(fā)射AIM—47導彈的試驗。該機還曾在另一次試驗中,用ASG—18雷達成功地探測到了飛行在海平面上空457米高度的波音公司JQ—47“同溫層噴氣”靶機。YF—12A機翼翼展16.94米,機長3O.99米,機高5.64米,機翼面積166.76平方米;著陸重量30844公斤,最大起飛重量56246公斤。雖然它的機體長度比A—12稍短,但機體重量卻增大了。 盡管YF—12A進行了一系列武器發(fā)射試驗,并取得了成功,但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以資金困難為由,沒有批準空軍采用該機的生產(chǎn)型F—12B。結果,YF—12A僅以試制3架而告終。1968年1月,美國國防部發(fā)布通告中止執(zhí)行該機研制計劃,隨之1號機被封存,2號機和3號機則由NASA一直使用到70年代末。3號機曾在1965年5月1日創(chuàng)造了24468.86米的飛行高度記錄、3331.41公里/小時的飛行速度紀錄。 雖然F—12B是計劃中的YF—12A的生產(chǎn)型,實際上并末真正制造過。該型加長了機身,可掛載8枚導彈,內(nèi)部載油量也增大了。其生產(chǎn)計劃被取消后,美國空軍打算用由F—106A“三角標槍”截擊機經(jīng)現(xiàn)代化改進而成的F—106H,來代替F—12,但由于越南戰(zhàn)爭不斷升級而中止。后來休斯飛機公司將被取消的ASG—18火控雷達系統(tǒng)和AIM—47導彈,發(fā)展成了AWC—9火控雷達系統(tǒng)和AIM—54“不死鳥”導彈,并將其裝備F—14“雄貓”戰(zhàn)斗機,以保衛(wèi)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編隊免受蘇聯(lián)超音速轟炸機的攻擊。 RB—12也是原計劃中YF—12的另一種生產(chǎn)型號,但并末進行研制。該機是將A—12機身內(nèi)部的武器艙改裝設置了旋轉式投放裝置,可攜帶4枚180公斤級的小型核彈,而且具有偵察能力,故稱為RB—12。此外,YF—12還有一種純粹轟炸機型的B—12方案。上述兩種方案均只停留在計劃上,并未進行研制。不過,B—12方案后來被用在了RS—71(公司名稱為RS—12)計劃中。 從RS—12到SR—71 在A—12研制計劃實施時,“臭鼬工廠”就向美國空軍提出了以A—12為基礎的偵察/轟炸型方案RB—12。在A—12開始進行飛行試驗時,洛克希德公司就在制造RS—12和B—12的模型。RS—12是A—12的按比例放大型,是一種既能執(zhí)行偵察任務,又能實施核攻擊的偵察/攻擊飛機,其研制計劃最終半途夭折。在它的編號中,R代表偵察(Reconnajssance),S代表攻擊(Shike)。專用偵察型R—12是A—12的雙座按比例放大型,它順利地進入了實機研制階段,最終R—12作為SR—71總計生產(chǎn)了31架。那么,R—12為什么又變成SR—71了呢?原來在洛克希德公司提出RS—12和R—12兩個方案的同時,羅克韋爾公司則提出了以B—70“瓦爾基里”轟炸機為基礎的RS—70偵察/攻擊機的方案來競爭。所以,洛克希德公司的兩個方案雖然在本公司內(nèi)稱為RS—12和R—12,但對外則稱為RS—71和R—71。 實際上,研制出來的偵察機既不叫RS—71,也不叫R—71,而稱為SR—71。其中原委與約翰遜總統(tǒng)將A—12對外稱為A—ll完全一樣,SR—7l也是由他親自對外宣布的。1964年7月25日,約翰遜發(fā)表講話,透露了洛克希德公司正在研制第二種速度3倍音速的軍用飛機,編號為SR—7l,是一種可在世界范圍內(nèi)使用的先進遠程戰(zhàn)略偵察機。 總統(tǒng)的這次講話沒有隱藏SR—71的軍內(nèi)實際編號,但此時SR已無攻擊、偵察之意,其含意已變?yōu)閼?zhàn)略偵察(Strategic Reconnaissance)了。 1962年6月,美國空軍對R/RS—71進行了模型審查,同年12月6日簽訂了制造6架試驗機的合同。最后把偵察攻擊型RS—71改為戰(zhàn)略偵察型SR—71A,共制造了29架,其教練型SB—71B制造了2架。此外,還用YF—12A的l號機和地面試驗機的部件改裝了一架SR—71C。SB—71型總計制造了32架。 SR—71A是由YF—12發(fā)展而來的戰(zhàn)略偵察機,也是“黑鳥”家族中生產(chǎn)架數(shù)最多的一種型號。該機于1963年2月開始研制。1964年10月29日l號機出廠,井被運往負責試驗的加利福尼亞州旁姆戴爾工廠,在完成地面試驗后,于同年12月22日首次飛行。1964年12月7日,美國空軍決定將加利福尼亞州比爾空軍基地提供給SR—7l戰(zhàn)略偵察機使用,并組建了第4420戰(zhàn)略偵察機聯(lián)隊。該聯(lián)隊即是美國空軍第9戰(zhàn)略偵察聯(lián)隊的前身。1965年SR—71通過了美國空軍戰(zhàn)略司令部的鑒定,并在1966年1月開始交付第9戰(zhàn)略偵察聯(lián)隊使用。 與A—12和YF—12A相比,SR—71A機翼翼展、機高和機翼面積均與A—12和YF—12A相同,但機身加長了,為32.74米。機身兩側的邊條一直延伸到機頭,取消了發(fā)動機短艙和機尾下的3塊腹鰭。該機機內(nèi)載油量增大,飛行重量和航程也有所增加。機載設備包括簡單的戰(zhàn)地偵察設備、入侵偵察用的高性能探測裝置,以及每小時能偵察面積為15.5萬平方公里的戰(zhàn)略偵察系統(tǒng)。 到1967年9月,29架SR—71A全部試飛成功。1968年3月8日,第一架SR—71A(64—17978號)部署到位于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以取代A—12執(zhí)行戰(zhàn)略偵察任務。兩周后,SR—71A開始執(zhí)行對越南和中國的偵察任務。1990年1月21日,駐嘉手納基地的最后一架SR—71(64—17962號)離開該基地返回美國。1990年1月26日,SR—71A的使命全部結束,所有飛機也隨之退役。SR—71B是SR—71A的串列雙座教練型,后座艙為教官艙,比前座艙高,這樣前后座的乘員都有較好的視界。在該機發(fā)動機短艙下,又重新裝上了兩塊固定式腹鰭。該型共生產(chǎn)了兩架,分別于1965年11月18日和12月18日首飛,于1966年1月交付使用,用于培訓SR—71A的飛行員。1968年1月11日,SR—71B的2號機因飛行事故墜毀,剩下的一號機后來作為NASA的831號機用于各種飛行試驗,至今仍在使用。 SR—71C是經(jīng)修改的教練型,只制造了一架。由于SR—71B的2號機失事,根據(jù)空軍的使用需要,將YF—12A的l號機改裝成了此教練型。 在29架SR—71A飛機中,有一架尾部稍有修改的飛機,它就是SR—7lA(BT)。因該機加大了尾梁尺寸,故有人稱其為“大尾”(Big Tail)。采用這種大尾梁設計的主要考慮,是為給飛機加裝改進的傳感器等設備。該機于1976年10月29日首飛。 重新服役和退役 SR—71A還有一種重新服役型。1990年1月25日,SR—71A全部退役以后,除了少數(shù)被封存外,大多數(shù)都是直飛其永久的歸宿地—各大型博物館或公園,作為一代名機的代表作供游人觀賞。然而,在1994年,美國國會批準SR—71重新服役。1995年6月28日,兩架經(jīng)重新修整后的SR—71A重新服役使用,這就是所謂的重新服役型。這兩架飛機修整的內(nèi)容主要是,對機體結構進行了加強,其次是裝備了先進的機載設備,如第一代新型合成孔徑雷達ASARS—l、技術研究目標照相機TEOC、高清晰度光學纖維照相機、電子信息系統(tǒng)和數(shù)據(jù)傳輸裝置等。重新服役的1號機是NASA使用的NASA832,1995年6月28日,它率先恢復現(xiàn)役。1995年8月28日,擬重新服役的2號機開始試飛。1997年1月1日,空軍提交了使兩機處于任務狀態(tài)的請求報告。 正當美國空軍準備將重新服役的SR—7lA用于訓練和執(zhí)行任務時,在美國1998年財政年度的國防預算中,美國政府卻沒有批準SR—71A的使用經(jīng)費。于是,現(xiàn)由美國空軍第9戰(zhàn)略偵察聯(lián)隊第2分遣隊使用的兩架SR—71A重新服役型,尚未使用一次又將重新退役。 SB—71極其高昂的使用費用,是其將退役的主要原因之一,盡管就連國會議員也有人認為它仍然是一架尚無其它飛機可以代替的戰(zhàn)略偵察機。在美國空軍提交的任務準備狀態(tài)的請求報告中,曾提出兩架重新服役的SR—71A按每月30天計算,每月所需費用為3900萬美元的預算。而且,美國空軍還計劃對其進行現(xiàn)代化改裝,如改進它的偵察設備和雷達系統(tǒng),裝備衛(wèi)星全球定位系統(tǒng)等,這些都需要極大的投資,所以美國國會未批準這些投資計劃。由此看來,6O年代問世的“黑鳥”即將走到其生命的盡頭。不過,即使SR—71全部退役,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NASA飛行試驗機的“黑鳥”,仍將在科研戰(zhàn)線上超期服役。
麻煩采納,謝謝!
以色列裝備了多少架A4攻擊機?
1、1966 年 美以兩國簽署合同,售 48 架天鷹,型號為 A-4H(對應的美軍型是 A-4E)
2、A-4H 的訂單后來增加到 90 架。
3、同時出售的還有TA-4H雙座教練型,該機的對應的美軍型號是 TA-4J。1967~1975 年間生產(chǎn)交付了 10 架。
4、 1973 年的贖罪日戰(zhàn)爭中以色列天鷹遭受嚴重損失。為了彌補數(shù)量,美海軍和陸戰(zhàn)隊匆忙抽調(diào)了 46 架A-4E并用“獨立”號航母借道馬耳他緊急運往以色列。
5、1972~1976 年間美國又共生產(chǎn) 117 架 A-4N(對應的美軍型號是 A-4M)出售給以色列,這些飛機在2008 年后被F-16取代。
上圖:A-4H
下圖:A-4N
以色列空軍的戰(zhàn)史
在消耗戰(zhàn)(War of Attrition)中,以色列空軍參加了在空中與戰(zhàn)機的格斗以及轟炸敵軍縱深的戰(zhàn)略目標。主要行動包括:1969年9月11日:以色列空軍在格斗中擊落12架埃及噴氣式戰(zhàn)斗機。
1969年9月26日:雄雞53號行動(Operation Rooster 53),以色列空軍的超級黃蜂直升機(Super Frelon)和CH-53海種馬直升機(CH-53 Sea Stallion)搭載傘兵突襲了埃及在蘇伊士(Suez)附近的雷達站以“劫持”當時先進的蘇聯(lián)P-12雷達。4噸重的雷達被栓在一架CH-53機腹下運回。
1970年1月7日:以色列空軍開始攻擊埃及縱深目標,以阻止埃及對以色列部署在蘇伊士運河東岸部隊實施炮火和特種部隊襲擊。
1970年7月30日:以色列空軍突襲擊落了5架埃及米格-21戰(zhàn)斗機。 贖罪日戰(zhàn)爭之后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以色列的大部分軍用飛機都從美國獲得。其中包括F-4鬼怪、A-4天鷹(A-4 Skyhawk)、E-2鷹眼等機種。以色列空軍還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自產(chǎn)機型,如鷹式戰(zhàn)斗機(IAI Nesher),和后來發(fā)展的更先進的幼獅戰(zhàn)斗機(IAI Kfir)。幼獅戰(zhàn)斗機其實是以色列私自生產(chǎn)的法國幻影5型(Dassault Mirage 5)衍生機型。以色列起初向法國購買了50架幻影5型飛機,但后來由于贖罪日戰(zhàn)爭遭法國禁運而未能交貨。幼獅戰(zhàn)斗機采用的是美國授權以色列生產(chǎn)的美式發(fā)動機。1976年,以色列空軍在烏干達參加了解救人質(zhì)的恩德培行動。
在80年代到90年代,以色列空軍裝備了一系列新型的美制飛機,如F-15、F-16、AH-1眼鏡蛇和C-130(C-130 Hercules)。 1990年代中,以色列空軍為其多數(shù)飛機裝備了新型的以色列制系統(tǒng),提高飛機的性能。同時期內(nèi)以色列空軍還接收了AH-64阿帕契武裝直升機,并為其戰(zhàn)斗機裝備了蟒蛇4型(Rafael Python 4)、Popeye和Derby以色列制先進導彈。1991年,以色列空軍參加了把埃塞俄比亞猶太人轉移到以色列的所羅門行動(Operation Solomon)。
同年,以色列在第一次海灣戰(zhàn)爭中受到伊拉克飛毛腿導彈的襲擊。在整個戰(zhàn)爭中,以色列空軍飛行員時常在飛機座艙內(nèi)待命,隨時準備起飛對伊拉克進行報復性打擊。來自美國的政治壓力使以色列空軍處于停飛狀態(tài),同時由聯(lián)軍的空軍以及美國和荷蘭提供的愛國者防空導彈應對飛毛腿。
進入新千年以來,以色列空軍購買了F-15I“雷”和F-16I“風暴”。這兩種最先進的F-15和F-16改型是美國專為以色列的需求生產(chǎn)的。以色列空軍是美國之外最大的F-16擁有國,購買F-16I有102架,第一架在2004年4月交貨。新裝備的還有以色列自產(chǎn)的具有全向攻擊能力的蟒蛇5型(Rafael Python 5)空對空導彈,以及特殊改型的AH-64DI長弓阿帕契攻擊直升機。2005年以色列空軍裝備了特殊改型的灣流5型(Gulfstream V)噴氣機,機上裝備了以色列軍事工業(yè)公司(Israel Military Industries)制造的具世界先進水平的情報系統(tǒng)。
外界認為以色列空軍駐扎在Sedot Mikha空軍基地的三個中隊(150中隊、199中隊和248中隊)是以色列的地對地核打擊力量,并認為這里裝備著數(shù)量在21枚到100枚之間的杰里科(Jericho missile)I型和II型中程彈道導彈。能夠覆蓋整個中東和歐洲,以及非洲和亞洲很大范圍內(nèi)的目標的杰里科III型導彈被認為正在開發(fā)之中,但當然也很有可能已經(jīng)被開發(fā)完成進入部署了。
在阿克薩群眾起義中,以色列空軍主要被用于刺殺被以色列視為恐怖份子的巴勒斯坦軍事組織的領導人,包括沙拉·沙克哈德(Salah Shakhade)、馬赫穆德·阿布·胡努德(Mahmoud Abu-Hunud)、阿布·阿里·穆斯塔法、謝赫·艾哈邁德·亞辛、阿卜杜勒·阿齊茲·蘭提西。這一政策由于在一些場合導致的平民傷亡而受到爭議。以色列稱與恐怖主義的戰(zhàn)斗至關重要,同時稱以色列空軍的飛行員盡其所能避免平民傷亡,必要時會取消攻擊。
1994年高級法院判決來自南非的猶太移民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上訴勝訴,空軍的飛行學校由此向女性開放。米勒通過了入學考試,但未通過體檢而沒能入學。后來羅尼·扎克曼(Roni Zuckerman)在2001年畢業(yè)成為第一個女戰(zhàn)斗機飛行員(在她之前畢業(yè)的有3個女導航員)。
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空軍向加沙地帶的哈馬斯目標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空襲,致使至少23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780多人受傷。
以色列的軍事實力有多強?
以色列是中東地區(qū)的軍事霸主。
1、以色列國防軍創(chuàng)立于1948年,是世界上作戰(zhàn)經(jīng)驗最豐富的軍隊之一,以色列國防軍現(xiàn)役部隊168000人,其中陸軍125000人,海軍9000人,空軍35000人。
2、以色列陸軍擁有3個裝甲師,擁有主戰(zhàn)坦克3900輛。其中,以色列自主制造生產(chǎn)的“梅卡瓦”主戰(zhàn)坦克達到了1100輛。梅卡瓦主戰(zhàn)坦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主戰(zhàn)坦克之一。
3、以色列空軍總兵力3.5萬人,擁有11個空軍基地,57個飛行作戰(zhàn)中隊,20個防空營。以色列空軍裝備有各式作戰(zhàn)飛機500余架。
4、在輔助機型方面,以色列空軍擁有“ 費爾康 ”式預警機6架,可為以色列空軍作戰(zhàn)部隊提供強大的情報支持。以色列空軍十分重視電子作戰(zhàn),擁有各式電子戰(zhàn)飛機近30架,其中以“道”-28和“空中大王”2000為主。
5、以色列防空部隊擁有28個連的編制,裝備有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tǒng),霍克防空導彈系統(tǒng)以及小懈樹防空導彈系統(tǒng)。此外,為應對不斷受到的火箭彈攻擊,以色列還研發(fā)了世界上第一款專門用于攔截火箭彈和迫擊炮彈的鐵穹防空導彈系統(tǒng)。
6、以色列海軍總兵力9000人。由于以色列的國防威脅大多來自陸地,所以以色列海軍在其三軍中是規(guī)模最小的一個。以色列海軍裝備有埃拉特級護衛(wèi)艦3艘,海豚級常規(guī)潛艇2艘,各式導彈快艇12艘。此外以色列海軍還擁有一支300人的海軍陸戰(zhàn)隊。
以色列軍隊的戰(zhàn)斗力
大多數(shù)以色列人都在18歲時被征召從軍。男性的義務役是三年、女性則是兩年。有些移民也會自愿的加入以色列國防軍。不過阿拉伯裔的公民則是例外,大多數(shù)阿拉伯公民都沒有被征召,以避免在與其他阿拉伯國家開戰(zhàn)時可能爆發(fā)的利益沖突。
其他不需當兵的還包括殘障人士、已婚婦女、或者出于宗教原因者。以色列國防軍里也有貝都因人等少數(shù)族群參與。
以色列國防軍是中東地區(qū)國防預算最高的軍隊之一,并且也被列為世界上訓練最為精良的軍隊之一。以色列國防軍也大量依賴于高科技的武器系統(tǒng),以色列國內(nèi)也有一些專門替國防軍生產(chǎn)和開發(fā)武器科技的機構或企業(yè),其他的則進口自國外。
歷史上,以色列是如何千里奔襲解救被劫持飛機的?
在1976年6月27日下午,以色列總理官邸正在舉行緊急會議,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拉賓環(huán)視諸位閣僚緩緩說道:諸位,我有一個不幸的消息告訴大家,我們的一架飛機遭到恐怖分子劫持,隨即后將相關情況向內(nèi)閣做了說明:”一架由以色列飛往法巴黎的法航客機在雅典再次起飛后遭到劫持。劫持法航的劫機者共有4名,三男一女。兩名男子屬于巴解放組織成員,另外一男一女是德國人,是支持巴解組織成員。
原來,這架飛機以色列飛機在6月27日下午3時30分,由雅典機場起飛時被劫持,飛機上搭載有246名乘客以及12名機組成員。就在飛機剛剛起飛幾分鐘,客艙里傳來激烈的吵鬧聲,喊叫,機長隨即讓助手去查看,就在助手打開駕駛艙的一瞬間,一把手槍就伸了進來,駕駛艙就此被控制,不知道是何種原因,這架飛機飛往了非洲中的烏干達,降落在坎帕拉的恩德培機場。這個國家的總統(tǒng)名叫伊迪·阿明。就是非洲現(xiàn)代史上最殘忍的三大暴君之一,那個吃人肉的阿明。
烏干達總統(tǒng)阿明的得知被劫持飛機,而且已經(jīng)在本國降落以后,將所有機組人員和和乘客安置在航站樓內(nèi),隨后將有關情況和劫機者的要求緊急通知給以色列政府,劫持者的要求如下:四天內(nèi)釋放53名被關押的”自由戰(zhàn)士”,否則將殺死所有人質(zhì)。這所謂的53名自由戰(zhàn)士,都是國際著名恐怖分子,有刺殺以色列總理未遂的瑞士人沃納·霍普,有在以色列制造爆炸案,造成24人死亡的日本人岡本公三。關鍵是這53個人分別關押在以色列、法國、西德、瑞士、等國。讓以色列去釋放這么多國家的重要罪犯根本不現(xiàn)實。那些國家也不會同意。當所有的信息都擺在擺在以色列總理面前的時候,內(nèi)閣認為,武力解決是唯一的途徑。
從以色列到烏干達首都距離是4200公里,完全是長途奔襲,對于以色列而言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以色列對此無任何預案。也沒有關于烏干達的任何信息。但以色列總參謀部命令其精銳部隊偵察營組建成營救小組,營救小組經(jīng)過仔細詢查。居然發(fā)現(xiàn)烏干達航站樓是以色列某建筑公司修建的。軍方拿到航站樓設計圖紙以后,用木材按1:1比例建造出同樣的航站樓,進行解救演練演習。具體負責解救行動的負責人是30歲的約納坦·內(nèi)塔尼亞胡中校。軍中綽號“約尼”。內(nèi)塔尼亞胡中校作為以色列頭號特種部隊的指揮官屢立戰(zhàn)功,成為職業(yè)軍人。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佩雷斯對他評價頗高:他的年紀和我兒子一樣,但他的智慧卻和我一樣。我的職位肯定是他的,以色列總理的差不多也是他的。營救行動代號為”雷霆行動”。
經(jīng)過烏干達總統(tǒng)的緊急斡旋,恐怕分子又延長三天??植婪肿訛榱粟A得輿論支持釋放了部分非以色列人,到最后飛機上只剩下猶太人,12名法航機組成員原本也可以離開,但法航機組成員拒絕離開,他們發(fā)表聲明:在最后一個乘客沒有獲得徹底安全之前,全體機組成員不會離開,人性的高貴只有在最危難中才能顯現(xiàn)出來。
在談判截止期限的最后一天(7月3日)。以色列150余名最精銳的士兵乘坐“大力神”運輸機,千里奔襲去解救自己的同胞,內(nèi)塔尼亞胡中校是這次行動總負責人,這次救援無疑將是最為艱辛的。但他們更想不到是,他們的總理拉賓已經(jīng)寫好了辭職信,只要救援行動失敗,作為最高領導人他將承擔全部責任。
在7月3日晚間23點01分。第一架大力神飛機抵達烏干達恩德培機場。這是秘密抵達的,烏干達政府根本不知道。5分鐘以后,第二架大力神飛機降落,此時飛機場塔臺才發(fā)現(xiàn)并關閉跑道燈,但為時已晚。救援小組偽裝成烏干達總統(tǒng)車隊。乘坐奔馳轎車直奔駐守機場的的士兵而去, 駐機場的士兵對汽車的到來有些意外,但做夢都不會知道是以色列士兵,他們示意汽車停下檢查,但以色列士兵立即開槍打死士兵,以色列救援小組跳下汽車,控制航站樓。其他特戰(zhàn)士兵清除機場內(nèi)其他烏干達守軍。徹底控制機場。隨即激烈的槍聲響起。幾分鐘以后,在絕望中的人質(zhì)們聽見了來自母語的問候:我們來帶你們回家了。由于機場被以色列控制,其余兩架飛機也降落在烏干達機場,被救援的人質(zhì)被送上大力神4號飛機,安全撤離、從第一架飛機降落,到最后一架飛機離開,總計用時51分鐘,整個行動堪稱完美無缺。
在7月4日上午九點,所有救援部隊和被解救的乘客降落在特拉維夫。以色列政府于當天凌晨三點發(fā)表了廣播聲明,只有一句話:國防部的軍隊昨晚在恩德培機場解救出了人質(zhì)和機組人員。這次奇襲有40余名名烏干達士兵被打死。在106名人質(zhì)中,其中三名乘客在混亂中被擊中身亡。最中生還的有102人。特戰(zhàn)隊友負傷二人。唯一犧牲的就是我們開頭提到的約納坦·內(nèi)塔尼亞胡。在進行突擊時,約尼帶隊沖在最前面,被一顆子彈擊中前胸當場犧牲。
在戰(zhàn)斗簡報中寫到:他第一個沖出去,第一個倒下。為了紀念約尼,以色列政府將“雷霆行動”重新以他的名字命名,改稱“約納坦行動”。在約尼犧牲以后,以色列國防部將消息通知了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僑居的內(nèi)塔尼亞胡一家。具體負責相關事宜是約尼的弟弟,全名叫本雅明·內(nèi)塔尼亞胡。他就是今天的以色列現(xiàn)總理。他陸續(xù)當了14年的總理,直到現(xiàn)在。
全民皆兵的以色列,空軍究竟有多厲害?
以色列,一個中東小國家,國土不多,人口也不旺,以至于全民皆兵。以色列的青年男、女都有服后役的義務,就算是已經(jīng)退役的,每年也必須回隊伍訓練四十天。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如今的以色列軍事實力已經(jīng)在中東稱首了。據(jù)說這不是以色列剛有的國家實力,早在30年以前,他們的空軍就非常厲害了。
永不過時的鐵炸彈,以色列就是用它,分分鐘將伊拉克核反應堆夷平
時間倒退回三十年之前,伊拉克人民還處于薩達姆的領導之下。這位強硬又霸道的遜尼派領袖,大概早就清楚自己日后的遭遇,所以一心想要研究自己國家的核武器。
而這時的法國,與薩達姆還保持著友好的國交,不管是為了什么原因,反正法國毅然決定幫助薩達姆建立起了核反應堆。
這在中東眾國之間,顯然不是個好消息,特別是以色列。不惜一切代價,堅決制止伊拉克的核武器研發(fā),這就是當時以色列的態(tài)度。他們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
1980年初,以色列得到了美國交付的F-16戰(zhàn)斗機,它的轟炸范圍剛好將伊拉克在烏西拉克包括其中。于是,以色列很快成立了研究小組,他們要針對伊拉克的核反應堆進行轟炸。據(jù)說當時以色列集合了空軍司令以及情報部門老大,一起進行了研究,最終定下一個摧毀伊拉克核反應堆的精密計劃。
此時的伊拉克也非常謹慎,他們深知自己核反應堆的重要性,所以在周圍布下了極重的軍事防御系統(tǒng),高炮幾十門,薩姆-6地對空導彈,各種重型先進武器將核反應堆圍了個密不透風。
確實,就當時以色列采用的路線,實在讓伊拉克完全想不到。14架戰(zhàn)機飛了一千多里路,橫跨沙特、約旦邊境,奔著伊拉克而來。
當時,以色列飛機飛到沙特邊境時,被雷達發(fā)現(xiàn)了。于是沙特立即要求飛機編隊亮明身份,沒想到,以色列來了個偷梁換柱,直接對沙特方面回話:我們是約旦空軍,正在進行例行訓練。
原來,以色列的戰(zhàn)斗機上早涂好了約旦空軍的標識,沙特方面自然沒有在意,人家在兩國邊境進行訓練,他能說什么呢?于是,以色列空軍順利而過。據(jù)說后來還遇到了沙特基地的空中巡邏的預警機,但以色列空軍也成功過關。
就這樣,他們在突然到讓伊拉克完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出現(xiàn)在了伊拉克核反應堆上空2000英尺處。然后便聽到劇烈的轟炸之聲,伊拉克的飛機都沒來得及起飛,以色列已經(jīng)將其核反應堆報銷了。
整個過程用時2分鐘,這速度確實夠快。當時F-16戰(zhàn)斗機在F-15戰(zhàn)斗機的掩護下,分分鐘就完成了任務,然后很快就撤退,只剩下伊拉克措手不及,茫然無助的伊拉克軍方在地面上徒自嘆息。
以色列戰(zhàn)斗機立功不小,但真正讓他們快速完成任務的,卻是"鐵炸彈"
當時,以色列方面派出了8架F-16戰(zhàn)斗機、6架F-15戰(zhàn)機,他們穿越了沙特與約旦國境,從沙特境內(nèi)采取超低空飛行,在這樣跨國跋涉后,用兩分鐘夷平了伊拉克的核反應堆。
是不是夠神奇?是不是很驚訝?可真正讓人驚訝的,恐怕是伊拉克也不敢相信的,以色列轟炸其核反應堆的炸彈竟然是單枚重2000磅的"鐵炸彈"。
對,正是今年在泰國2020空中作戰(zhàn)競賽中出現(xiàn)的MK82炸彈。之所以稱它為"鐵炸彈",那是有原因的,它實在是個重量級的大家伙,單枚重2000磅,可裝炸藥87公斤。
最重要的一點,這種MK82炸彈雖然有點過時,可性能卻是好得不可救藥。在泰國空中作戰(zhàn)競賽中,一架F-16戰(zhàn)斗機一次就可以投擲12枚"鐵炸彈",這種密集爆炸度幾乎將地下目標來了一場地毯式轟炸,想要有遺留或者是生機,那實在太不容易了。
這如果是在戰(zhàn)場上的話,發(fā)射12枚"鐵炸彈"就相當于一個榴彈炮營的24門大炮,以10秒發(fā)射一次的情況下,連續(xù)發(fā)射半分鐘的火力。厲害不厲害?可這是以色列30年前就使用的了,你想想伊拉克那核反應堆還能逃得了嗎?
以色列不但這樣轟炸了伊拉克的核反應堆,在2007年,他們又以同樣的方法,將敘利亞的核反應堆也給夷為平地了。就是這個"鐵炸彈",沒有目標能逃得了它的轟炸,也沒有目標能在它的轟炸下得以保全。
當然,今天的以色列就更不得了了,沒辦法,有美國這位朋友的支撐,以色列想不驕傲都難。有人針對世界各國空軍實力進行過推算,認為美國、俄羅斯、中國雖然都是大國,空軍實力都不小,但這只是以國家大而帶來的優(yōu)勢,如果相比以色列的空軍實力配伍大國的話,那就是真正的世界第一。
其實,人家以色列不只有好裝備,作戰(zhàn)水平也很厲害的,這也是因為他們國家太小沒有迂回空間所造成的結果。以色列的空軍飛行員都特別擅長空中突襲,攻擊性非常強。且每個飛行員每年的飛行時間已經(jīng)達到了250小時以上,這可比美軍要高多了,這樣的強度訓練想不厲害都難呀。
也有人對比過以色列空軍與其他國家空軍的能力,以色列空軍裝備好是一方面,飛行員的素質(zhì)為第二個方面。但最不能忽視的,恐怕還是以色列這種小國之中的大國風范,這就是所謂的士氣。在這個現(xiàn)實下,如果再加上世界一流的武器,那以色列空軍就無敵了。
關于《以色列航空飛機圖片》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