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普法戰(zhàn)爭后,德國總理奧托·馮·俾斯麥擔心法國報復,因此采取結盟政策,以孤立法國。他本來讓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及俄羅斯帝國結成三帝同盟,可是后來在1878年柏林會議上,俄國因巴
普法戰(zhàn)爭后,德國總理奧托·馮·俾斯麥擔心法國報復,因此采取結盟政策,以孤立法國。他本來讓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及俄羅斯帝國結成三帝同盟,可是后來在1878年柏林會議上,俄國因巴爾干半島問題,而與奧匈帝國發(fā)生利益沖突。1879年,德國選擇與奧匈締結了秘密的德奧同盟。此外,意大利在爭奪北非突尼斯失敗,讓法國在1881年兼并該地。為了爭取支援,意大利跟德國和奧匈結盟,是為三國同盟。
俄國得知德奧兩國簽訂了德奧同盟后,十分不滿。但俾斯麥是一個老練的政治家,為了保持與俄國的良好關系,于1887年與俄國簽訂了《再保險條約》??墒琴滤果溤?890年下臺后,新任德皇威廉二世不想維持俾斯麥定下的同盟制度,任由條約終止,而選擇只與奧國為盟。法國向俄國提供資本,實現(xiàn)其工業(yè)化后,在1894年與俄國結下軍事同盟,是為法俄同盟。
從十八世紀后期開始,法,德兩國有何歷史積怨?為什么積怨甚深的把法,德兩國能攜手合作?
十八世紀后期開始到二戰(zhàn),法國和德國從為了爭奪德意志霸權到爭奪歐洲大陸霸權進行了殊死爭斗,產(chǎn)生了極深的民族歷史積怨,最終在二戰(zhàn)結束之后法國德國可以攜手合作,放棄較深的民族積怨,是因為二戰(zhàn)結束之后,世界格局由歐洲列強主宰的格局變成了美蘇兩極爭霸的格局,歐洲列強國力不同程度被削弱,都已經(jīng)無力獨自參與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霸的斗爭當中,法國和德國經(jīng)濟本身互補性較強,為了自強,為了重新振興本國經(jīng)濟,只能放棄幾百年的歷史積怨,抱團取火,攜手合作,一起發(fā)展經(jīng)濟,并最終由單純的經(jīng)濟合作走向了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這就是歐洲共同體和歐盟誕生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