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欧美手机黄色网址,日本九九精品一区二区,加勒比五月天性色视频在线,一个人看的片免费高清www,欧美αv,成年动漫在线精品视频

當前位置:  > 航空新聞

南昌航空大學飛行器工程學院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22-10-09 18:17:10

簡介:】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南昌航空大學飛行器工程學院》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本文目錄一覽:
1、孔子有關他教育觀點的論文


2、強5強不強


3、南昌航空大學經(jīng)濟管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南昌航空大學飛行器工程學院》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孔子有關他教育觀點的論文

[1]趙盛昌,郝慶印,. 試談徐特立對孔子教育思想的批判繼承[J]. 徐特立研究,2000,(4).

[2]卜慶安,. 徐特立與孔子教育思想之比較研究[J]. 徐特立研究,2001,(3).

[3]張洪英,. 淺評孟子對孔子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J]. 銅仁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3).

[4]陳明,. 孔子的教育思想與創(chuàng)新教育[J]. 雅安職業(yè)技術院學報,2003,(4).

[5]植景文,. 實施適應素質(zhì)教育形勢發(fā)展的分層教學——孔子因材施教的現(xiàn)代價值思考[J]. 西江教育論叢,2002,(2).

[6]張同術,張懷書,. 試論孔子的家庭教育思想[J]. 甘肅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5,(1).

[7]易小兵,. 孔子教育思想在高職教育中的運用[J]. 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11,(1).

[8]楊世武,. 孔子教育思想的啟示[J]. 教育藝術,2010,(12).

[9]從孔子終身教育思想到成人教育的可持續(xù)性[J]. 職教論壇,2011,(10).

[10]秦玉潔,. 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新課程理念[J]. 教育革新,2009,(7).

[11]黎莉,. 孔子教育思想的人文內(nèi)核與教育價值——從“有教無類”的教育方針看孔子以人為本的人學思想[J]. 南方醫(yī)學教育,2009,(1).

[12]王金娟,. 孔子與蘇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較[J]. 四川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3).

[13]陳玉芳,. 孔子的道德倫理對當今學校教育的借鑒[J]. 才智,2011,(10).

[14]李成泉,. 走孔子教育思想與現(xiàn)代小學教育結合之路[J]. 當代教育科學,2011,(6).

[15]朱永,尚兵,李佳孝,. 晏陽初教育思想與孔子教育思想之探究[J]. 文史博覽(理論),2011,(2).

[16]賀麗娟,. 孔子的自省思想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4).

[17]張成武,. 從孔子教學場景中汲取教育智慧[J]. 青年教師,2007,(12).

[18]馬新才,馬麗麗,胡紅梅,. 孔子教育思想探析[J]. 濰坊高等職業(yè)教育,2007,(4).

[19]李卓英,. 淺析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師生觀[J]. 武漢航海(武漢航海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2).

[20]彭智勇,. 感悟孔子的教育民生之道[J]. 新重慶,2010,(7).

[21]劉奎臣,. 概說孔子教育思想理論[J]. 英才高職論壇,2007,(4).

[22]林曾芬,. 孔子教育理念價值的現(xiàn)代審視[J]. 珠海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2).

[23]包旭生,. 孔子教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J]. 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1,(2).

[24]何小江,. 論孔子以人性觀為基礎的道德教育思想[J]. 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25]平飛,. 論孔子教育思想對當代素質(zhì)教育的意義[J]. 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26]李三崗,李軍勝,. 孔子與柏拉圖的教育思想在當代的可取之處[J]. 青年文學家,2010,(20).

[27]李麗麗,王凌皓,. 孔子高等教育思想尋繹[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1).

[28]童娟,. 試論孔子的教育思想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啟示[J]. 文教資料,2011,(2).

[29]石華靈,. 從現(xiàn)代教育的角度看孔子的教育思想[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

[30]周達疆,. 論孔子教育思想中人本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J].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

[31]白炳貴,. 從孔子終身教育思想到成人教育的可持續(xù)性[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2).

[32]史俊,. 以孔子體育教育思想為鏡,觀中國教育思想中輕體的痼疾[J]. 搏擊(體育論壇),2011,(1).

[33]馮麗麗,. 論孔子“為仁由己”的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J]. 學理論,2011,(3).

[34]王娟,. 孔子教育理念對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啟示[J]. 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1,(2).

[35]蔡佩玲,陳樹生,. 孔子教育思想對當代高等教育的啟示[J]. 經(jīng)營管理者,2011,(3).

[36]李佳,Gary Sigley,. 漢語國際推廣教育中的情感問題——以西澳大學孔子學院為個案的研究[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1,(1).

[37]張乃芳,張冬生,. 論孔子教育懲戒的恥感之度[J]. 教學與管理,2011,(6).

[38]周憬,趙玲,. 簡論孔子的教育藝術[J]. 大家,2011,(2).

[39]李楠,. 淺析孔子教育思想中“有教無類”對當代教育公平的啟示[J]. 商品與質(zhì)量,2011,(S1).

[40]張鑫鑫,孫德玉,. 孔子的啟發(fā)誘導及其對當代教育的啟示[J]. 中國電力教育,2011,(7).

[41]陶臨,. 為了記住的紀念——學習孔子教育思想偶得[J]. 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42]袁禮,. 試論孔子學院和國際漢語教育的制度化建構[J]. 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

[43]李珊珊,. 孔子的禮樂思想對當代音樂教育的啟示意義[J]. 大舞臺,2011,(2).

[44]楊金玉,. 孔子教育思想的完整美[J]. 文學教育(下),2011,(3).

[45]武治國,.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論孔子樂教思想對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啟示[J].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4).

[46]王永明,. 孔子教育倫理思想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 教育探索,2011,(2).

[47]王曄華,楊勝松,. 孔子“因材施教”思想對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48]敖小云,嚴薔薇,. 試論孔子對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的貢獻[J]. 大家,2011,(6).

[49]薛連榮,. 論孔子啟發(fā)式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J]. 文教資料,2011,(8).

[50]陶紅,. 尊重個性 適時教育——由《侍坐》談孔子教學藝術[J]. 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2).

強5強不強

強-5由當時大量裝備的殲-6戰(zhàn)斗機為基礎,重新進行機體設計。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殲-6(米格-19)仍然是較為先進的一種戰(zhàn)斗機,低空性能尤為出色,由它改進一種超音速強擊機,應該說起點還是比較高的。在改造設計中,為了提供良好的對地觀察條件,原來的機頭進氣設計被改成了兩側進氣,這在當時也是很先進的。同時加裝了座艙裝甲。因此強-5實際上是全新的機身加上米格-19的機翼、尾段組成的。陸孝彭還采用了新穎的面積率設計,即“蜂腰”外形,另外在氣動、操縱等系統(tǒng)上也采用了不少改進舉措。飛行員向下視角達到13.5度,有利于對地攻擊,但向后視野較差??偟膩碚f,在60年代強-5既便和蘇聯(lián)、美國當時最先進的超音速攻擊機相比也不遜色多少。陸總在新世紀來臨前夕因操勞過度去世,去世幾天前仍在研究新機型具體改進計劃。

當然,實際中的修改不可避免地使強-5的多項性能比殲-6下降。強-5的空重增加了約1360千克,無外接重量增加了約2130千克,加上氣動外形阻力增加,使其最大平飛速度比米格-19降低了M0.23。由于增設了內(nèi)部武器脆以及機載設備重新安置,內(nèi)部油箱容量減少,所以作戰(zhàn)半徑隨之減小。盡管外部大型副油箱可彌補機內(nèi)載油量的減少,但其基本載油量還是減少了,最多只有2275升。在機翼的4個外接點當中,外側的一對可接容量為760升的副油箱。另外,強-5的起飛和著陸速度與距離有所增大,而爬升速度和升限有所減小。

強-5機身為全金屬半硬殼式,后機身裝兩臺與殲-6相同的渦噴-6渦輪噴氣發(fā)動機,帶有加力,單臺靜推力最大狀態(tài)25.5千牛(2600千克),加力推力31.87千牛(3250千克)。機翼是后掠式中單翼,前緣后掠角55°,上翼面有較大的翼刀。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后掠角分別為55°和57°,平尾為斜軸全動式。機體結構以鋁合金和高強度合金鋼為主要材料。起落架為可收放前三點式,前輪和主輪都裝有盤式剎車和剎車壓力自動調(diào)節(jié)裝置。上述部分基本照搬米格-19。

強-5主要機載設備有無線電羅盤,無線電高度表,信標接收機,射擊轟炸瞄準具等。彈射座椅與米格-19相同,屬于低速型,可在250、850千米/小時的速度范圍內(nèi)保證實全彈射。應急時飛行員可操縱座椅左右扶手下裝的應急彈射手柄。機上液壓系統(tǒng)工作壓力為205.9×105帕(210千克/厘米2)。冷氣系統(tǒng)分為主系統(tǒng)和應急系統(tǒng),工作壓力為107.87~127.49×105帕(110~130千克/厘米2)??照{(diào)系統(tǒng)由發(fā)動機壓氣機引氣,對密封座艙增壓調(diào)溫。座艙風擋玻璃采用酒精防冰液防冰。滅火系統(tǒng)包括二氧化碳滅火瓶和火警信號裝置。

剛研制成功的強-5原型采用了兩門30mm機炮,安裝在機頭兩側,空速管在右主翼外端,下兩圖正好是強-5原型。由于這種機炮布局在發(fā)炮時,炮口硝煙容易被進氣口吸入導致發(fā)動機停車,后改為在兩翼根處安裝兩門23mm機炮。因此最終定型時候,強-5左右翼各一門23毫米機炮,有6個外掛點,每個機翼下2個,機腹下2個,可掛導彈、火箭、炸彈等。機腹位于內(nèi)部武器艙艙門兩側的兩個外接點可各攜帶一枚重250千克炸彈。位于主起落架艙外側的兩個外接點通常攜帶57毫米或90毫米火箭彈吊艙。新近生產(chǎn)的強-5每側機翼下增設了一個PL-2(蘇聯(lián)K-13A“環(huán)礁”導彈的改型)紅外近距空空導彈掛點,用于自衛(wèi)。

強-5原型機——在這架機上,機炮已被移到翼根處。

強-5有多種改型:強-5基本型,即原型;強-5甲是戰(zhàn)術核武器投擲專用機型,實際上是我國氫彈試驗的投擲機型,機身下部彈艙去掉艙門,形成一個大的凹陷,用以半埋式外掛體積較大的氫彈——也說明我國當時的核武器體積還是比較大的。甲型機身內(nèi)增加燃油2155升,機外增加1560升,增大了航程;加裝124廠的以燃氣螺栓為核心的彈射式彈架;采用5714廠的上仰甩投瞄準具;加裝核彈檢測與控制系統(tǒng)、電動鎖死彈鉤裝置。氫彈采用了高精度的彈傘延時器。甲型也為我軍提供了一種戰(zhàn)術核攻擊的手段,在對抗坦克集群時有較大實際意義。1971年12月30日,該型26號機首次試驗甩投氫彈。不料周總理之前詢問的“如果投不下去”的問題應驗了,該甲型機被迫帶彈著陸。之后證明是一個關鍵螺絲旋多了一些。1972年1月7日,甲型機成功完成氫彈試驗。

強-5基本型經(jīng)試飛后,正式裝備部隊,表現(xiàn)良好。強-5機內(nèi)攜帶1000千克武器載荷而不帶外掛時,能勉強作超音速飛行。為了獲得所需要的作戰(zhàn)半徑,該機必須攜帶副油箱,但這樣又使在拋掉副油箱前只能作亞音速飛行。此外強-5在執(zhí)行任務時,其飛行剖面通常是低-低-低或高-低-低-高,低空飛行的速度極限值規(guī)定為M0.98。

但強-5航程較短等問題較為突出。1977年4月加大航程的改型機的方案開始實施。方案包括7項重大改進項目,如將炸彈艙改為油箱艙,加大主油箱,并增設一個軟油箱;改用加力推力為36.8千牛的渦噴-6甲Ⅲ型發(fā)動機等,命名為強-5I。

強-5I的研制要求動力更大,加速性要好,攻擊時又要有最小的穩(wěn)定推力,以利于飛機減速瞄準和射擊。而渦噴-6甲Ⅲ原來是為殲-6Ⅲ配套研制的,1977年殲-6Ⅲ停止研制后,該發(fā)動機一度失去匹配對象。渦噴-6甲Ⅲ型發(fā)動機提高了推力,并增設了零級防喘系統(tǒng),可以滿足上述要求。航空發(fā)動機設計人員將沙丘駐渦穩(wěn)定性理論和火焰穩(wěn)定器設計原理,應用于渦噴-6甲Ⅲ型發(fā)動機的加力燃燒室火焰穩(wěn)定器,使該發(fā)動機在可能達到的貧、高油范圍內(nèi),具有加力接通可靠、燃燒穩(wěn)定的特點,排除了對飛行有致命危害的震蕩燃燒。改進后發(fā)動機加力增加2%,耗油率降低了1.5%,性能有所提高。

強-5I型飛機在研制過程中,成功地進行了風洞、靜力、拋坐艙蓋、電網(wǎng)絡、電磁兼容性和前起落架擺震等試驗。試飛結果表明,該機航程和作戰(zhàn)半徑增大,著陸滑跑距離縮短130米,最大平飛速度、最大上升率、實用升限均有所提高。強-5I后來還采用了全復合材料雙梁式薄壁結構垂直安定面。該翼面的蒙皮、長桁條、梁、肋皆由碳纖維/646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制成。這使強5I型的垂直安定面直接減重19.5公斤,零件數(shù)量減少29.5%,緊固件數(shù)量減少45%,取得顯著的減重效果,提高了維護效率。此項設計、工藝技術已推廣應用于殲-7M型。

強-5Ⅱ是在強-5I的基礎上又做了4項重大改進而成的。4項改進是:采用壓力加油系統(tǒng);安裝護尾告警器;換裝射擊轟炸瞄準具;增加外掛武器和安裝電動投彈器等,作戰(zhàn)性能又有提高。七十年代后期,強-5的生產(chǎn)轉(zhuǎn)變?yōu)樯a(chǎn)強-5Ⅱ型,產(chǎn)量逐步減少。但得到了北朝鮮數(shù)量較大的定貨。西方稱強-5Ⅱ為A-5B。Ⅱ型同樣去掉了內(nèi)部武器艙,代之以一個固定油箱。

附加的固定油箱容量使強-5Ⅱ的總內(nèi)部載油量增加到3720升,這一附加油箱分布在三個前機身油箱和兩個后機身油箱之間。機身上附加了一對外接點,其載重量與原有的兩個外接點相同。這對外接點加上在強-5前型上已增設的用于接自衛(wèi)用導彈的機翼外側外接點,使強-5Ⅱ的總外接點達到10個。只要將機體重心移動保持在平均空氣動力弦的31.5%到38%的許用范圍內(nèi),便可增加多種外接裝載方案。盡管標準的外載武器仍然是4枚250千克炸彈,但最大外部載量可達2000千克。在這種情況下,最大機翼載荷從無外接時的341千克/平方米增加到429千克/平方米,而功率載荷從14950千克/千牛增加到18830千克/千牛。

強-5的主要武器為我國自行研制的250/500/1000-3系列低阻爆破炸彈。該系列還可由殲-6、殲-7、殲-8等攜帶。該系列炸彈彈體細長,彈道性能好,氣動布局阻力小,適合裝備在高速作戰(zhàn)飛機上。簡要性能參數(shù)如下:

250-3型: 全長2.1米,彈體直徑0.28米,彈重217千克,裝91千克TNT

500-3型: 全長2.87米,彈體直徑0.371米,彈重469千克,裝220千克TNT

1000-3型: 全長3.5米,彈體直徑0.5米,彈重980千克,裝431千克TNT

此外在250/500/1000-3系列的基礎上,發(fā)展了250/500/1000-4系列減速炸彈,超低空水平轟炸性能提高,已裝備強-5使用。

強-5Ⅲ型飛機是針對巴基斯坦的出口型飛機,也稱A-5C。1983年1月,強-5Ⅲ型飛機通過技術鑒定。同年3月,第一批Ⅲ型出口巴空軍。1983年2月,巴空軍接受了其首批訂貨42架強-5Ⅲ的第一架。首批12架強-5出口,成為中國外銷的第一種自行設計的戰(zhàn)斗飛機。這些飛機組編了巴空軍第16中隊,取代了第7中隊的B-57戰(zhàn)術轟炸機,并重新裝備第26中隊,之后有更多的強-5交給巴方。Ⅲ型在I型的基礎上,根據(jù)巴基斯坦提出的具體要求進行了改進。改裝的內(nèi)容主要有:加大航程;增加外桂架,以掛載巴國的導彈、炸彈和集束炸彈;將組合掛梁改為整體鑄造;換裝較先進的超高頻電臺、敵我識別器等32項設備,座艙布置有所修改。但其改進還是很有限的,其出廠單價低于500萬美元。主要設計者為石屏、丁寶貴、童承祖等。1982年試制出3架樣機,9月7日首飛,到12月共飛行130架次,共101小時,性能達標。后其彈射座椅被馬丁·貝克公司的PKD10型零高度零速度彈射座椅所取代,增加了一些西方儀表設備.并且為在機器外側外掛點采用了AIM-9“響尾蛇”空空導彈掛架,以取代中國造的PL-2、PL-2B或PL-7導彈。1985年初,按巴基斯坦首4比訂貨合同生產(chǎn)的最后13架飛機交付。這時巴空軍又訂購了98架強-5Ⅲ,以裝備三個中隊,并作為補充消耗的儲備。

強-5乙(下圖)是為海軍研制的魚雷攻擊機,以魚雷為主要武器,70年試飛,帶副油箱時最大航程是2120千米。機頭改為下傾5度的鈍頭圓錐,座椅升高,這樣飛行員向下的視野很好。機頭改進的另一目的是加裝火控雷達,采用的317雷達具有具有地形跟蹤和回避能力。乙型并未裝備我軍,主要原因是當時水面艦艇防空火力已大大加強,在這種前提下魚雷攻擊機的生存力不足以滿足作戰(zhàn)需求。且因為機載設備配套問題未能跟進解決,使得乙型的發(fā)展?jié)摿Σ蛔?。乙型曾?jīng)試驗過掛YJ-8K(鷹擊-8K)空艦導彈,78年8月此方案通過審定。78年到80年,YJ-8的模型彈、自控彈均已試射成功。但強-5乙還沒有定型,于是YJ-8的試射改為以24型快艇為平臺進行,最后YJ-8發(fā)展成了艦艦導彈。后來“飛豹”要攜帶YJ-8,603所就將一架轟-5改裝成“鷹式武器試驗機”,試驗了“飛豹”的導彈火控系統(tǒng)和YJ-8K導彈的結合操作,YJ-8這時才真正實現(xiàn)了空對艦功能。強-5乙型直到最近才解密,目前在中國航空博物館公開展出,但由于這架飛機與資料圖片內(nèi)的強-5魚雷機不太相似,也有可能是后來改造的型號。

下圖是強-5魚雷機的歷史圖片。當時計劃配備的“魚-2”火箭動力魚雷研制進度慢,性能低下,既便配備了,恐怕強-5魚雷機的生存能力也很值得懷疑。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型號是強-5M。該型是國內(nèi)與意大利合作的改型,以Ⅱ型為基礎換裝了西方導航攻擊電子設備。1986年7月,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與意大利飛機公司簽訂協(xié)議,意大利飛機公司航空電子系統(tǒng)和設備部將承擔一項為期30個月的研制計劃,任務是為強-5M(A-5M)加裝西方的新型電子設備。強-5M裝備的新型電子系統(tǒng),基本上是意大利與巴西合作研制的AMX攻擊機的電子系統(tǒng),這將顯著提高該機的近距空中支援和戰(zhàn)場遮斷作戰(zhàn)能力。

強-5M后因空軍飛機編號方法改變,改稱強-5D。解放軍曾計劃用強-5M來更新現(xiàn)用的強-5,但主要用于出口。電子設備的改進以兩臺中央數(shù)字計算機和一條雙余度數(shù)據(jù)總線為核心,加裝現(xiàn)代化導航、攻擊系統(tǒng)。新的感測裝置和設備包括頭盔顯示器、慣性導航系統(tǒng)、平視顯示器、大氣數(shù)據(jù)計算機、三自由度陀螺儀組、測距雷達、RW-30雷達警戒接收機、姿態(tài)指示器、水平位置指示器、靜變流器和模態(tài)接制器,還有把新硬件與保留下來的8項原有設備連接起來的接口裝置。并對冷卻、電源、燃油、電子戰(zhàn)、照明等系統(tǒng)做了改進。為了容納新型設備和增設外接點,除了對飛機頭部作不大的設計修改外,對外翼也作了適當?shù)慕Y構修改。中方的雍正球任總設計師,設計工作于1987年6月完成,總更改量為28.8%。下圖為某部的綠色涂裝的強-5D。

強-5M計劃使用功率加大的渦噴-6AⅢ發(fā)動機,單臺靜推力29.42千牛,加力36.78千牛。該型發(fā)動機與以前各型強-5所裝備的發(fā)動機不同之處是,它采用了可調(diào)進口葉片定子、重新設計了第一級壓氣機和利用改進的材料徹底修改了熱段。該發(fā)動機還采用了頒的加力燃燒室穩(wěn)定器,能保證加力燃燒室穩(wěn)定燃燒的工作范圍更大、并佼能量損失減少。該型發(fā)動機單臺最大推力提高剎2450千克,而最大加力推力提高到3750千克,不過耗油率相對有所增加。

強-5M于1986年8月開始改裝工作,1988年8月飛機總裝完成,8月30日第一架樣機首飛成功。強-5M型飛機保持了強-5型飛機優(yōu)良的低空性能,而且有效地提高了飛機的導航精度和攻擊突防能力。其導航精度可達0.80海里/小時,瞄準誤差不大于3毫弧度。988年9月,強-5M型飛機模型在英國范堡羅航空博覽會上展出,當時國外報刊稱強-5M型飛機為90年代世界重要的強擊機機種之一。

強-5M外掛點增加至12個,據(jù)稱其武器外接方案多于22種。機身的4個外接點可備攜帶一枚250千克的炸彈,如中國的250-3,美國的Mk82或“蛇眼”,法國的“迪朗達爾”或類似型號的炸彈;最內(nèi)側的機翼外接點(7、8號位置),可攜帶內(nèi)裝8枚57毫米或68毫米、或者9枚90毫米的火箭彈吊艙;緊靠主機輪胎外側的外接點(5、6號),可攜帶500千克或250千克炸彈,或272千克的BL-755集束炸彈l機翼中段外側外接點(3、4號),可攜帶火箭吊艙、250千克炸彈或760升副油箱;最外側的機翼外接點(1、2號),適于攜帶250千克炸彈、PL-5或PL-7紅外自導引導彈,或400升副油箱。

雖然強-5M的空重要增加140千克而達到6634千克,而且無外接起飛重量也會相應地增加,但最大起飛重量將仍為12000千克。預計該機在無外掛狀態(tài),在高度11000米時,最大平飛速度將從M1.12增大到M1.2,即從1190千米/小時增大到1210千米/小時;在海平面高度將從M0.987增大到M1.0,即從1210千米/小時增大到1225千米/小時。其他方面,強-5M的性能實際上與強-5Ⅲ相同。在攜帶2000千克外接載荷、保留10%余油、飛低-低-低任務剖面時,其典型作戰(zhàn)半徑為300千米;飛高-低-低。高任務剖面時為400千米。據(jù)中、意聯(lián)合研制組說,新航空電于系統(tǒng)購靈活性和模塊性,以及渦噴-6與渦噴-6A發(fā)動機的互換性,已為將早期的強-5改裝為一種經(jīng)濟實用的新型飛機創(chuàng)造了條件。

強-5K是對外合作的強-5Ⅱ改進型。K型在強-5Ⅱ基礎上加裝了法國湯姆遜公司和薩吉姆公司的ULISS91慣性導航系統(tǒng),VE110平視顯示器及TMV630激光測距機。該機1991年試飛成功。(下圖)。

強-5C(下圖)是我國自行改進的型號,和殲教-7、殲-7MG參加了87年巴黎航展,當時是中國軍用飛機首次較正式、較大規(guī)格的參加外國航展,引起了西方傳媒不少注意。

強-5投產(chǎn)后生產(chǎn)了上千架,除裝備中國的空/海軍外,還曾出口到朝鮮、巴基斯坦,也算國家軍工的光榮。但在國外軍用航空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情況下,強-5很快落伍了。而幾次與英國、意大利等國合作改進的計劃先后受挫,使強-5“先天不足、后天失調(diào)”。

因此在當前看來,強-5存在著眾多缺點:最致命的缺點是導航及火力控制電子設備過于落后,使得對地攻擊效果非常不理想,而夜間及惡劣氣象條件下的作戰(zhàn)能力幾乎可以用“不值一提”來形容。舉個例子來說,國內(nèi)航空刊物在公開報道強-5M時曾引用飛行員原話,強-5原型使用普通炸彈低空水平轟炸一座普通橋梁時,需要四個架次進行攻擊,而且還只能令橋梁受部分損傷;裝西方導航攻擊電子裝置后的M型,用同樣的炸彈和攻擊方式,只需一架次就足以摧毀橋梁的一至兩個橋孔,也就是說橋已經(jīng)根本不能通過了。這說明了國內(nèi)型號的強-5攻擊精確度很有限,很大程度上依賴飛行員的觀感和經(jīng)驗。

強-5發(fā)射和裝填火箭彈圖。

由于我軍對地支援的新貴殲轟-7、蘇-30造價都較高,生產(chǎn)速度也不太快,一時也不可能全部淘汰裝備數(shù)量很大的強-5。且我國周邊潛在敵對勢力的防空能力也參差不齊,強-5仍有發(fā)揮空間。對強-5仍應予以適當改進,辦法之一就是改裝新型電子設備,換裝少量精確制導武器,這樣代價小見效快,是較妥善的處理手段。

“中國現(xiàn)役一線先進戰(zhàn)機”

南昌航空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的師資隊伍

所有教師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謝奉軍羅明李太杰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肖靈機賈偉強楊海軍王有遠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謝奉軍碩士生導師謝奉軍肖靈機平飛楊海軍姚林如王有遠賈偉強李太杰周麗霞雷 軼程玉桂王秀芝黃 蕾王龍鋒張志峰馮良清周 葉余長春周建設鄧 瑾羅 明林 澍倪百祥呂昕陽教學十佳楊海軍陸音王秀芝經(jīng)濟學系王秀芝蔡玉文楊海軍李曉輝肖云鄭畋胡志偉陳林心潘艷平姚林如石巖葛秋萍霍苗工商管理系杜馳李菊容楊劍波郭小群許欣周麗霞陸音史曉紅周建設余長春胡劍芬張國霞吳桂平陳園程玉桂吳薇于錦榮宋穎梁小清嚴海寧陳云川李清張志峰李武梅曉文管理科學與工程系賈偉強張瑞卿武海燕王勇宗琪陳曉璠鄧硯谷張耀坤吳劍東周葉劉元洪王有遠吳子珺孟薇周玲元王云竹李文川張丹平實驗中心馮良清

強5 研發(fā)過程

1958年底,中國航空工業(yè)部在蘇聯(lián)人指導下建立的設計所因缺乏研制全新戰(zhàn)機的經(jīng)驗,便開始籌劃把米格—19防空戰(zhàn)斗機改成執(zhí)行空中支援和戰(zhàn)場遮斷任務的戰(zhàn)斗機。1965年6月5日,這種被稱為強—5戰(zhàn)斗機的原型機投入試飛。從外觀上看,它與其原準機最明顯的不問是用兩側進氣取代了機頭進氣,其目的是為了在機內(nèi)安排武器艙,以使它具有執(zhí)行戰(zhàn)場遮斷任務所需要的高速突防能力。不過,在設計上,它仍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與米格—19的通用性。

負責研制強—5的南昌飛機制造公司獲得了中國科技成果特等獎,可見強—5的設計獲得了成功。1968年,該公司開始生產(chǎn)這種對地攻擊機,從最初在蘇聯(lián)人控制下進行初步研究算起,將近10年。與此同時,該公司的設計隊伍也發(fā)展了,并負責該機改進。該機于1969年開始交付使用,在投產(chǎn)15個月后達到生產(chǎn)高峰,約每周兩架,爾后數(shù)年一直保持了一定的生產(chǎn)速度。

對米格—19的原設計所作的修改,不可避免地使強—5的多項性能比原淮機下降。強—5的空重比這架設計簡練的蘇聯(lián)晝間戰(zhàn)斗機增加了約1360公斤,無外接重量增加了約2130公斤。機體結構加重加上機體總阻力增大,使其最大平飛速度比米格—19降低了M0.23。由于增設了內(nèi)部武器脆以及機載設備重新安置,內(nèi)部油箱容量減少,所以作戰(zhàn)半徑隨之減小。盡管外部大型副油箱可彌補機內(nèi)載油量的減少,但其基本載油量還是減少了,最多只有2275升。在機翼的4個外接點當中,外側的一對可接容量為760升的副油箱。另外,強—5的起飛和著陸速度與距離有所增大,而爬升速度和升限有所減小。

強—5和米格—19一樣,裝兩臺圖曼斯基RD—9BF—811型九級軸流式渦輪噴氣發(fā)動機,它是由沈陽發(fā)動機公司生產(chǎn)的,中國名稱為渦噴—6(WP—6)。中國制造的這種發(fā)動機與蘇聯(lián)的一樣,缺點是翻修間隔時間短,但是額定功率相同,至少最初是這樣。其最大推力為2600公斤;飛行高度在6000米以下和以上時,最大推力持續(xù)使用時間分別為6分鐘和10分鐘;中間推力和巡航摧力分別為2150公斤和1720公斤,無持續(xù)使用時間限制;最大加力推力為3250公斤,持續(xù)使用時間為15分鐘。

強—5座艙的儀表設置比米格—19有些改進,但設備依舊較簡陋。飛機平飛時,飛行員對機頭下方的視界可達13.5度,但加厚的機身上部結構看來會妨礙后方視界。彈射座椅是蘇聯(lián)的設計,與米格—19相同,屬于低速型,可在250、850公里/小時徹速度范圍內(nèi)保證實全彈射。

應急時,飛行員可操縱座椅左右扶手下裝的應急彈射手柄。在機腹,位于內(nèi)部武器艙艙門兩側的兩個外接點可用來補充內(nèi)部武器艙載彈量的不足,各能攜帶一枚重250公斤的炸彈。機器內(nèi)側的兩個外接點,位于主起落架艙外測,通常攜帶57毫米或90毫米火箭彈吊艙。新近生產(chǎn)的強—5,每側機翼下增設了一個接PL—2(蘇聯(lián)K—13A“環(huán)礁”導彈的改型)紅外自導引導彈,用于自衛(wèi)戰(zhàn)斗。

七十年代后期,強—5的生產(chǎn)轉(zhuǎn)變?yōu)樯a(chǎn)強—5II型,產(chǎn)量逐步減少,但它得到了北朝鮮數(shù)量較大的定貨。這種被西方稱為A—5B的強—5II,不同于它的前型,它去掉了內(nèi)部武器艙而代之以一個固定油箱。這一修改的目的在于克服該機的一個主要缺點,即在內(nèi)部武器艙裝滿炸彈時,它的作成半徑小。大概中國空軍發(fā)現(xiàn),強—5機內(nèi)攜帶1000公斤武器載荷而爾帶外掛時,其勉強的超音速飛行能意義不大。為了獲得所需要的作戰(zhàn)半徑,該機必須攜帶外部撇油,但這樣又使該機在拋掉副油箱之前,只能作亞音速飛行。此外,強—5在執(zhí)行任務時,其飛行剖面通常是低—低—低或高—低—低—高,低空飛行的速度極限值規(guī)定為M0.98。

附加的固定油箱容量使強—5II的總內(nèi)部載油量增加到3720升,這一附加油箱分布在三個前機身油箱和兩個后機身油箱之間。機身上附加了一對外接點,其載重量與原有的兩個外接點相同。這對外接點加上在強-5前型上已增設的用于接自衛(wèi)用導彈的機翼外側外接點,使強—5II的總外接點達到10個。只要將機體重心移動保持在平均空氣動力弦的31.5%到38%的許用范圍內(nèi),便可增加多種外接裝載方案。盡管標準的外載武器仍然是4枚250公斤炸彈,但最大外部載量可達2000公斤。在這種情況下,最大機翼載荷從無外接時的341公斤/平方米增加到429公斤/平方米,而功率載荷從14950公斤/千牛增加到18830公斤/千牛。

而強5III型飛機是出口型飛機,不過也稱作A—5C。這些飛機用來組編了第16中隊,取代了第7中隊的B—57飛機,并重新裝備了第26中隊。它是在強5I型的基礎上,根據(jù)巴基斯坦提出的具體要求而改型的。改裝的內(nèi)容主要有:增加外桂架,以掛載巴國的導彈和炸彈;換裝較先進的超高頻電臺、敵我識別器等32項設備。盡管配備了一些新系統(tǒng)和西方設備,但其改進還是很有限的,其出廠單價不過500萬美元。主要設計者為石屏、丁寶貴、童承祖等。1982年試制出3架樣機,9月7日首飛,到12月共飛行130架次,101小時,飛機的各項性能都達到合同規(guī)定的指標。1983年1月,強5III型飛機通過技術鑒定。同年3月,第一批強5III型飛機出口巴基斯坦空軍。1983年2月,巴基斯坦空軍接受了其首批訂貨42架強—5III的第一架。

在提供給巴基斯坦的A—5C出口型。其彈射座椅被馬丁·貝克公司的PKD10型零高度零速度彈財座椅所取代,增加了一些西方儀表設備.并且為在機器外側外接點接“晌尾陀”空對空導彈,以取代中國造的PL—2、PL—2B或PL—7導彈作好了準備。1985年初,按巴基斯坦首4比訂貨合同生產(chǎn)的最后13架飛機交付。這時巴基斯坦空軍又訂購了98架強—5III,以裝備三個中隊,并作為補充消耗的儲備。

加裝意大利設備 1986年7月,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與意大利飛機公司簽詞了協(xié)議,根據(jù)協(xié)議,意大利飛機公司航空電子系統(tǒng)和設備部將承擔一項為期30個月的研制計劃,任務是為融合了中、蘇設計的這種對地攻擊機的新發(fā)展型強—5M或A—5M改裝新的電子設備。強—5M裝備的新的電于系統(tǒng),基本上是意大利與巴西合作研制的AMX攻擊機的電子系統(tǒng),這將顯著提高該機的近距空中支援和戰(zhàn)場遮斷作戰(zhàn)能力。強—M還將裝經(jīng)過改進、功率有一定提高的發(fā)動機,并增設一對外接點以改善武器接載的靈活性。雖然中國空軍可能會用強—5M來更新現(xiàn)用的強—5,但該機預定主要用于出口。目前,己以兩臺中央數(shù)字計算機和一條雙余度數(shù)據(jù)總線,設計裝備了強—5M的現(xiàn)代化導航、攻擊系統(tǒng)。新的感測裝置和設備包括慣性導航系統(tǒng)、乎視顯示器、大氣數(shù)據(jù)計算機、三自由度陀螺儀組、測距雷達、雷達警戒接收機、姿態(tài)指示器、水平位置指示器、靜變流器和模態(tài)接制器,還有把新的硬件與原有的甚高頻電臺、無線電高度表、無線電羅盤、指點標接收機、敵我識別系統(tǒng)和軍械系統(tǒng)連接起來的接口裝置。其中,中方的雍正球任總設計師,設計工作于1987年6月完成,總更改量為28.8%。

為了容納大部分由意大利提供的導航、攻擊設備那為了增設翼下外接點,除了對飛機頭部作不大的設計修改和對外翼作適當?shù)慕Y構修改之外,裝到強—5M上的主要中國設備,就是改進的渦噴—6A(WP—6A)發(fā)動機。該型發(fā)動機與以前各型強—5所裝備的發(fā)動機不同之處是,它采用了可調(diào)進口葉片定子、重新設計了第一級壓氣機和利用改進的材料徹底修改了熱段。該發(fā)動機還采用了頒的加力燃燒室穩(wěn)定器,能保證加力燃燒室穩(wěn)定燃燒的工作范圍更大、并佼能量損失減少。該型發(fā)動機單臺最大推力提高剎2450公斤,而最大加力推力提高到3750公斤,不過耗油率相對有所增加。

強-5M于1986年8月開始改裝工作。1988年8月飛機總裝完成。8月30日,第一架樣機首飛成功。強5M型飛機保持了強5型飛機優(yōu)良的低空性能,而且有效地提高了飛機的導航精度和攻擊突防能力。其導航精度可達0.80海里/小時,瞄準誤差不大于3毫弧度。1988年9月,強5M型飛機模型在英國范堡羅航空博覽會上展出,當時國外報刊稱強5M型飛機為90年代世界重要的強擊機機種之一。

強—5M有12個外接點,據(jù)稱其武器外接方案多于22種。機身的4個外接點可備攜帶一枚250公斤的炸彈,如中國的250—3,美國的Mk82或“蛇眼”,法國的“迪朗達爾”或類似型號的炸彈;最內(nèi)側的機翼外接點(7、8號位置),可攜帶內(nèi)裝8枚57毫米或68毫米、或者9枚90毫米的火箭彈吊跪;緊靠主機輪胎外側的外接點(5、6號),可攜帶500公斤或250公斤炸彈,或272公斤的BL—755集束炸彈l機翼中段外側外接點(3、4號),可攜帶火箭吊艙、250公斤炸彈或760升副油箱;最外側的機翼外接點(1、2號),適于攜帶2;0公斤炸彈、PL—5或PL—7紅外自導引導彈,或400升副油箱。

雖然強—5M的空重要增加140公斤而達到6634公斤,而且無外接起飛重量也會相應地增加,但最大起飛重量將仍為12000公斤。預計該機在無外掛狀態(tài),在高度11000米時,最大乎飛速度將從M1.12增大到 M1.2,即從1190公里/小時增大到1210公里/小時;在海平面高度將從M0.987增大到M1.0,即從1210公里/小時增大到1225公里/小時??偟膩砜矗瑥姟?M的性能實際上與強—5III相同。在攜帶2000公斤外接載荷、保留10%余油、飛低—低—低任務剖面時,其典型作戰(zhàn)半徑為300公里;飛高—低—低。高任務剖面時為400公里。據(jù)中、意聯(lián)合研制組說,新航空電于系統(tǒng)購靈活性和模塊性,以及渦噴-6與渦噴—6A發(fā)動機的互換性,已為將早期的強—5改裝為一種經(jīng)濟實用的新型飛機創(chuàng)造了條件。

評價 強5系列飛機是中國自行研制并取得重大成功的機種,裝備了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普遍受到好評。并有大批量的出口。1984年國慶節(jié),強5型飛機以4機編隊隊形飛過北京天安門,接受了檢閱。1985年,強5型飛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作出主要貢獻的研制人員陸孝彭、高鎮(zhèn)寧、馮旭、何永鈞等都受到獎勵。

值得一提的是,強5低空飛行性能優(yōu)良舉世公認,甚至可以進行低于30米的超低空高速持續(xù)飛行。

強-5飛機最大平飛馬赫數(shù)達1.2以上,5千米高度爬升率為ll5米/秒,最大使用過載7~8g,機動性能良好,能進行空中格斗自衛(wèi)。

強-5飛機配備武器懸掛點12個,兩門23豪米航炮。最大載彈量2噸。其瞄準具具有火箭、炸彈和航炮一次性連續(xù)攻擊功能,投彈精度達到光學標準具的國際水平。能實現(xiàn)6種投彈方式,并設有4種投彈時間間隔。

強-5飛機采用兩側進氣,增大了飛行員的前方視界。強-5改裝型裝有70年代中期水平的全向雷達報警系統(tǒng),使其低空突防能力大大提高。

強-5飛機,是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單座、雙發(fā)、超音速對地攻擊機,主要使命是支援地面部隊作戰(zhàn),利用機載炸彈、火箭、機炮以低空超低空大速度突防,攻擊敵人地面目標,如敵方堅固陣地、交通樞紐、機場、車站、坦克群、導彈發(fā)射陣地或沿近誨的艦船等。

強-5飛機還具有自衛(wèi)能力,可利用機炮、火箭襲擊敵機。強5改型機上還裝有空對空導彈,可用于中低空與敵機格斗。

強-5飛機干69年投入批量生產(chǎn),1977年起開始研制各類改型機,如強-5I、強-5II、強-5III、強5-M型。強-5型飛機合理的氣動布局及綜合措施,使其低空突防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強-5M型是中國和意大利的合作結果。它采用了大量先進的電子設備,使戰(zhàn)斗能力得到了相當部分的加強。

參考資料:

這些是國家機密,小心外泄。內(nèi)部傳閱,不可外傳。

關于《南昌航空大學飛行器工程學院》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

尚華空乘 - 航空資訊_民航新聞_最新航空動態(tài)資訊
備案號:滇ICP備2021006107號-341 版權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網(wǎng)站地圖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不作為商用,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