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關于人類長壽者的記載很多,而且有關國家和地區(qū)的長壽調查也證實了大面積多人群的長壽也是存在的。以長壽聞名的保加利亞,百歲以上的老人有426人,即10萬人中有5.2人。解放初期我
關于人類長壽者的記載很多,而且有關國家和地區(qū)的長壽調查也證實了大面積多人群的長壽也是存在的。以長壽聞名的保加利亞,百歲以上的老人有426人,即10萬人中有5.2人。解放初期我國就做過調查,調查結果表明,百歲以上老人有3384人,最高年齡150歲。近年來各地報道的平均壽命都不斷增長,上海、武漢的平均壽命都超過了70歲。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是有名的長壽地區(qū),百歲以上老人,10萬人中有11人;90歲以上老人,10萬人中有137人。
從以上統(tǒng)計資料可以看出,人的壽命完全可以長達100歲至200歲??茖W家們除注意客觀的調查和統(tǒng)計之外,還進行了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曾經指出:“動物凡生長期長的,壽命也長?!焙髞砥沿S氏提出“壽命系數(shù)”學說,指出壽命系數(shù)為5—7。
為什么身材高大的人普遍壽命短?
1、科學研究表明,機體的基礎代謝與體表面積成正比,而體表面積與身高成正比,身高每增加5%,體表面積相應地增加10%,則身體需要多消耗20%的能量。矮個子體表面積相對較小,日常的能量消耗較少,所需營養(yǎng)物質相應減少,身體的耐受力較強。矮個子體表面積相對較小,日常的能量消耗較少,所需營養(yǎng)物質相應減少,身體的耐受力較強。
2、身材高大者為了維持生存,就需攝入更多可提供能量的食物,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氧氣,從而增加了機體各器官的負擔。矮個子體表面積相對較小,日常的能量消耗較少,所需營養(yǎng)物質相應減少,身體的耐受力較強。這就如同一座建筑物,層次越少,地基所承受的負擔就越輕,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就越少。
3、另一方面,高個子的身體各器官之間相距較遠,不利于調節(jié),各系統(tǒng)、器官之間容易失去平衡。身材過高還可造成四肢供血困難,加重心臟的負擔。高個子的動作協(xié)調性相對較差,身體不夠靈活,易發(fā)生骨關節(jié)損害,同時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的機會相對較多。矮個子身體各器官之間排列較緊湊,有助于提高神經和內分泌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功能,能夠更好地完成人體血液循環(huán)、呼吸、消化吸收、排泄、新陳代謝等。同時,矮個子的身體較為靈活。
4、我國對航天飛行員身高的要求是1.70米左右,就是因為在有限的空間里,高個子操作起來不夠靈活。
5、中國老年醫(yī)學研究所對長沙市90歲以上的百名壽星進行檢測,得出他們身高的平均值,男性為1.50米,女性為1.40米。武漢老年醫(yī)學考察隊對百名90歲以上的壽星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他們全是中等身材。
現(xiàn)代科學家的資料?
1、錢學森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镠第33世孫,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應用力學、航天技術和系統(tǒng)工程科學家。
1934年畢業(yè)于國立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1936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1938年獲加州理工大學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
早年在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獨立研究以及和馮.卡門合作研究提出的許多理論,為應用力學、航空工程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2、錢三強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學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紹興,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2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預科。1936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1939年錢三強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1946年底,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1948年,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名譽主席。
3、錢偉長
錢偉長(1912.10.9—2010.7.30),江蘇無錫人,世界著名科學家,教育家,杰出的社會活動家。
1935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yè)后,考取清華大學研究院。1940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shù)學系學習,主攻彈性力學,1942年獲多倫多大學博士學位。1946年5月回國后,應聘為清華大學機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學、燕京大學教授。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4、華羅庚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漢族,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市人,世界著名數(shù)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民盟成員。
他是中國解析數(shù)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shù)論與多元復變函數(shù)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和開拓者,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數(shù)學家之一,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shù)學偉人之一。
5、葉企孫
葉企孫,上海人,中國卓越的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中國科學史事業(yè)的開拓者。1898年7月16日出生于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1918年畢業(yè)于清華學校,旋即赴美深造,1920年獲芝加哥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23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24年回國后,歷任國立東南大學副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