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是美國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了。當年爭論冥王星的地位,最后將其從太陽系九大行星中除名,美國人很不滿意,發(fā)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探測人類從未探索過的冥王星。1000磅的新地平線號是
是美國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了。當年爭論冥王星的地位,最后將其從太陽系九大行星中除名,美國人很不滿意,發(fā)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探測人類從未探索過的冥王星。1000磅的新地平線號是人類歷史上飛行速度最快的航天器,為此使用了高性能的等離子發(fā)動機,速度超過15公里/秒,即便如此,要達到遙遠的冥王星,至少也得2015年之后。
?最快的飛行器是美軍的一種代號為X-43A的新型飛機。其機長為4米,形如沖浪板,無人駕駛。美國宇航局說,這種飛機的設計時速是音速的7至10倍,音速為每小時1224公里。
美國宇航局將在5月中旬試飛世界上飛得最快的飛機。這種飛機的設計最高時速達到每小時1.15萬公里。
對于超光速 飛行光速每秒30萬公里,超光速飛行意味著時速超過1080000000公里。目前,人類研制成功的飛行器還沒有達到可以超光速飛行的,或許所謂的UFO可以達到超光速飛行的速度,但是UFO是否存在仍未得到確切的科學認證。
而且現(xiàn)代物理學認為光速是不可超越的。是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提出的 現(xiàn)代物理學便基于此 如果防線超光速物質那整個物理學都要改寫
為什么物質不斷加速會不斷增加質量?是哪個科學家做了怎樣的實驗?假如用光子作為推進器,飛行器最終速度絕對不會大于光子噴出的速度,無論如何提供無窮大的能量也是無濟于事的,難道這個原因就推導出了接近光速質量將無窮大嗎?根據(jù)公式的確如此!但是這種理論只適用于像火箭這樣的反作用力原理飛行的飛行器。我想說的是:愛因斯坦100%錯了!雖然我由于資金方面的原因,制造力懸浮原理的飛行器速度有些慢,但是根據(jù)18年的理論,我可以很自信的說,我們人類可以用很少的能量(微型核裂變能源)將100噸的質量超光速。這是一種全新的動力學系統(tǒng)--叫力懸浮發(fā)動機。
雙翼飛機為什么要做成兩層翅膀?
呵呵,轉抄過來的,給你看看,祝小寶寶快樂成長!:)
為什么飛機的發(fā)展從雙翼變成了單翼?
如果打開一本世界的航空年鑒,你會發(fā)現(xiàn),飛機的外形在六七十年里,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比如機翼的數(shù)目,早期的飛機,不但有雙翼的,而且還有三翼的。這些機翼一個迭著一個,中間用許多支柱連接,就象一個書架。現(xiàn)在為什么都發(fā)展成單翼呢?
但是,從上世紀三十年代以后,雙翼機又很少了,幾乎都是單翼飛機在天空中飛來飛去。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飛機的機翼,是用來產生升力的。飛機在空中,不會象一塊石頭那樣掉下來,全靠機翼的升力來平衡它的重量。如果一架飛機連同它所裝的旅客、貨物和燃油,總共重50噸;那么,當它在空中平飛的時候,它的機翼和尾翼要產生50噸的升力,才能維持平衡,使飛機不掉下來。機翼能不能產生足夠的升力呢?這就要看飛機的飛行速度和機翼的平面面積。飛行速度越大、機翼面積越大,所產生的升力就越大。這個現(xiàn)象,你在放風箏時可以體會到:放兩個同樣的風箏時,哪一個風箏的面積大,拉著線跑得快,誰的風箏就升得快,飛得高。早期的飛機,由于沒有好的發(fā)動機,結構材料也很粗糙,因此飛機的飛行速度不快。速度不快,而又要克服一定的重量,就只有盡量加大機翼的面積來取得足夠的升力。一個機翼不夠用兩個,兩個還不夠就用三個。這樣,雙翼機、三翼機就產生了。不過三翼機的結構很復雜,效果也并不比雙翼機好多少,后來實際上沒有用,所以早期的飛機差不多都是雙翼機。由于航空發(fā)動機的逐步改進,航空結構材料的改良,隨著飛機速度有了很大提高,因此不需要很大的機翼面積就能產生足夠的升力,所以現(xiàn)代的飛機差不多都已經改成了單翼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