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分類號:以類型的形式賦予檔案實體的用以固定和反映檔案排列順序的一組代碼。
分類號是按文獻的學科知識屬性揭示和組織文獻,依據(jù)一定的分類工具(分類法),采用字母或(和)數(shù)字作為類
分類號:以類型的形式賦予檔案實體的用以固定和反映檔案排列順序的一組代碼。
分類號是按文獻的學科知識屬性揭示和組織文獻,依據(jù)一定的分類工具(分類法),采用字母或(和)數(shù)字作為類目的標識符號。中國圖書分類法是在科學分類的基礎上,結合圖書的特性所編制的分類法。它將學科分五大類,22個大類,基本序列如下圖:
中圖分類號,是指采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對科技文獻進行主題分析,并依照文獻內容的學科屬性和特征,分門別類地組織文獻,所獲取的分類代號。
什么是分類號?
以類型的形式賦予檔案實體的用以固定和反映檔案排列順序的一組代碼。
中國圖書分類法是在科學分類的基礎上,結合圖書的特性所編制的分類法。
它將學科分五基礎類,22個大類,基本序列是:馬列毛思想、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綜合性圖書等。
擴展資料
1971年北京圖書館(現(xiàn)中國國家圖書館)等36個單位組成編輯組開始編制,1973年3月編成試用本,1975年10月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第1版。
1979年7月成立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編輯委員會進行修訂,1980年6月由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第2版,1990年出版第3版,1999年由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第4版。2010年9月由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第5版。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通行中國大陸地區(qū)圖書館,另外一些圖書館對較早時期的圖書則沿用民國時期的中國圖書分類法。
分類號是以類型的形式賦予檔案實體的用以固定和反映檔案排列順序的一組代碼。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原稱《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是我國建國后編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綜合性分類法,是當今國內圖書館使用最廣泛的分類法體系,簡稱《中圖法》。
《中圖法》的編制始于1971年,先后出版了五版?!吨袌D法》與國內其他分類法相比,編制產生年代較晚,但發(fā)展很快,它不僅系統(tǒng)地總結了我國分類法的編制經(jīng)驗,而且還吸取了國外分類法的編制理論和技術。?
它按照一定的思想觀點,以學科分類為基礎,結合圖書資料的內容和特點,分門別類組成分類表?!吨袌D法》采用漢語拼音字母與阿拉伯數(shù)字相結合的混合號碼,用一個字母代表一個大類,以字母順序反映大類的次序, 大類下細分的學科門類用阿拉伯數(shù)字組成。
為適應工業(yè)技術發(fā)展及該類文獻的分類,對工業(yè)技術二級類目,采用雙字母。
特點
(1)《中圖法》 是一部綜合性的大型分類法,類目詳細,注釋較多,并編有不同類型的版本,可滿足各類型圖書館和情報部門文獻分類的需要。
(2)在等級列舉的基礎上采用組配編號法,設置交替類目,編有多種復分表,采用多重列類法等,編制技術較完善。
(3)分類號簡短易記,便于使用。
(4)編有較為詳細的類目索引及使用說明(手冊)等。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中圖分類號
百度百科-分類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