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作為一個在制造業(yè)工作了十七八年的人,一直在制造現場,這些年的感慨頗多。
02年進了一家世界五百強的企業(yè),勞動密集型企業(yè)。因為進去得早,慢慢升職。開始招工都要求本地人,但是因
作為一個在制造業(yè)工作了十七八年的人,一直在制造現場,這些年的感慨頗多。
02年進了一家世界五百強的企業(yè),勞動密集型企業(yè)。因為進去得早,慢慢升職。開始招工都要求本地人,但是因為勞動強度大,離職率很高。沒有辦法,去河南、山東等人口大省招工,都是一批一批的人進來。后來招工到甘肅、貴州、云南等等。
當時的公司是訂單超級多,來不及做。生產線加了一條又一條,主要就是做人員培訓,上線,集裝箱等在碼頭上,滿一車馬上拉走。供銷兩旺。
現在的單位是民營企業(yè),五金加工行業(yè)。主要做通訊行業(yè)的訂單。09、10年的時候抓住了機會做得很好??蛻舳际切袠I(yè)里的老大,因為擁有技術優(yōu)勢,企業(yè)利潤可以。員工穩(wěn)定,工齡十幾年的員工比比皆是。
最近兩年,形勢明顯嚴峻??蛻艄に囈笤絹碓礁?,但價格卻越給越低。質高價次的情況非常普遍。你不做有的是人做,其他企業(yè)搶單厲害,只要保本就有人做,甚至稍微虧點也有人做--期望后續(xù)訂單。
還有就是資金的問題。金屬材料價格變動較大,買材料很多供應商要求現金結算,就算是長期合作的,基本上只拖一個月要求付款。但客戶的貨款,至少60天結算。結算也不是現金支票,三個月承兌匯票算好的,還有的是六個月承兌匯票。這樣資金至少占用八個月。但公司要運轉,老板有時貼錢去兌換,這里面利潤又少一塊。
最近國家大力注重環(huán)保,當然,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對企業(yè)的影響也挺大。我們公司環(huán)保上沒有什么問題,但是產品要求電鍍,電鍍廠因為環(huán)保整治,從當地搬到臨省。運輸費用增加較大。且電鍍費用因為企業(yè)規(guī)范化后進行漲價,而客戶不可能全部承擔這一部分,利潤進一步減少。
最后說到員工。十幾年前的務工人員,吃苦耐勞,希望多加班多增加收入?,F在的員工,很多80后、90后,從小衣食無憂的長大,出來打工的目的不再是錢,很多一部分是出來見見世面。工作環(huán)境要求高,動不動就離職,招呼都不帶打一個。本來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某一天幾個人突然就不來上班了,車間主管的頭都大。
而且現在員工的工資年年上漲,社保醫(yī)保這一塊都要交,企業(yè)的成本增加也較大。
總的來說,現在的制造業(yè)我的感覺是要求越來越高、利潤越來越薄。急切需要更新觀念,升級換代。勞動密集型企業(yè)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設備升級、機械手、機器人代替人工迫切需要。
舉個栗子,公司沖壓車間引進一臺多工位沖床,最多時可以十二幅模具,原來需要十二臺沖床十二個人,現在一個沖床搞定。而且連續(xù)沖壓,機器控制。效率比人工提高50%以上。相當于以前十八個人的活現在一個人搞定。
我們處在最好的時代,但也是充滿挑戰(zhàn)的時代。大海行舟,不進則退。只有緊跟時代的腳步,甚至于走在時代的前列,才能很好的活下來。
一點愚見,供參考。謝謝。
制造業(yè)不了解,不過認識一個老板,最早一批做對日軟件代工,挺成功的,十年前當地軟件園給了塊地,蓋了自己的辦公樓,四層。近些年行業(yè)不如之前了,自己年紀也老了,不想做了,把當年軟件園的辦公樓賣了,公司也轉讓了,原話:干了幾十年軟件,賺的錢加公司轉讓的錢,不如賣辦公樓賺到錢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