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有電飛機嗎》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本文目錄一覽:
1、科學家看到什么動物發(fā)明了什么
2、為什么有運20還要造C919?
3、例:鳥的飛行——飛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有電飛機嗎》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科學家看到什么動物發(fā)明了什么
根據(jù)鳥的翅膀發(fā)明了飛機
還有根據(jù)響尾蛇發(fā)明跟蹤導彈
蒼蠅與宇宙飛船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自從人類發(fā)明了電燈,生活變得方便、豐富多了。但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沒有只發(fā)光不發(fā)熱的光源呢?
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發(fā)光,如細菌、真菌、蠕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和魚類等,而且這些動物發(fā)出的光都不產(chǎn)生熱,所以又被稱為“冷光”。
在眾多的發(fā)光動物中,螢火蟲是其中的一類。螢火蟲約有1
500種,它們發(fā)出的冷光的顏色有黃綠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螢火蟲發(fā)出冷光不僅具有很高的發(fā)光效率,而且發(fā)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適合人類的眼睛,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種人類理想的光。
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螢火蟲的發(fā)光器位于腹部。這個發(fā)光器由發(fā)光層、透明層和反射層三部分組成。發(fā)光層擁有幾千個發(fā)光細胞,它們都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兩種物質。在熒光酶的作用下,熒光素在細胞內(nèi)水分的參與下,與氧化合便發(fā)出熒光。螢火蟲的發(fā)光,實質上是把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的過程。
早在40年代,人們根據(jù)對螢火蟲的研究,創(chuàng)造了日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fā)光器中分離出了純熒光素,后來又分離出了熒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由熒光素、熒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由于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chǎn)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現(xiàn)在,人們已能用摻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方法得到類似生物光的冷光,作為安全照明用。
電魚與伏特電池
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產(chǎn)生電,僅僅是魚類就有500余種
。人們將這些能放電的魚,統(tǒng)稱為“電魚”。
各種電魚放電的本領各不相同。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電鯰和電鰻。中等大小的電鰩能產(chǎn)生70伏左右的電壓,而非洲電鰩能產(chǎn)生的電壓高達220伏;非洲電鯰能產(chǎn)生350伏的電壓;電鰻能產(chǎn)生500伏的電壓,有一種南美洲電鰻竟能產(chǎn)生高達880伏的電壓,稱得上電擊冠軍,據(jù)說它能擊斃像馬那樣的大動物。
電魚放電的奧秘究竟在哪里?經(jīng)過對電魚的解剖研究,
終于發(fā)現(xiàn)在電魚體內(nèi)有一種奇特的發(fā)電器官。這些發(fā)電器是由許多叫電板或電盤的半透明的盤形細胞構成的。由于電魚的種類不同,所以發(fā)電器的形狀、位置、電板數(shù)都不一樣。電鰻的發(fā)電器呈棱形,位于尾部脊椎兩側的肌肉中;電鰩的發(fā)電器形似扁平的腎臟,排列在身體中線兩側,共有200萬塊電板;電鯰的發(fā)電器起源于某種腺體,位于皮膚與肌肉之間,約有500萬塊電板。單個電板產(chǎn)生的電壓很微弱,但由于電板很多,產(chǎn)生的電壓就很大了。
電魚這種非凡的本領,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19世紀初,意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fā)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電池。因為這種電池是根據(jù)電魚的天然發(fā)電器設計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電器官”。對電魚的研究,還給人們這樣的啟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電魚的發(fā)電器官,那么,船舶和潛水艇等的動力問題便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為什么有運20還要造C919?
終于,國產(chǎn)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
但首飛只是一個開始,所謂首飛,即第一次試驗飛行,接下來還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N次試驗飛行,很少有人知道,在接下來的試驗飛行中,大飛機還要面臨多少更大難度的挑戰(zhàn)。
今天推送一篇舊文,詳細記錄了同樣是國產(chǎn)飛機ARJ21的故事,它在首飛之后經(jīng)歷的種種試飛細節(jié),《把危險試遍》。這些經(jīng)歷,將來很可能都要在C919身上上演。
正前方10公里處是一座高山,飛機卻還在以450公里/小時的速度前行,如果不改變方向,只要1分20秒,飛機就會撞到山體,機毀人亡。
警報響起,10秒、9秒、8秒……“拉起!改出!”這個鋼鐵做的龐然大物突然抬起頭來,陡然爬升,就在最后幾秒鐘,飛機幾乎是擦過山頂,與山體最近的距離只有30米,而對于翼展還不到30米的飛機,這已經(jīng)達到了極限。
虛驚一場!
從外表來看,這架飛機和普通的客機無異,但客艙內(nèi)的測試機柜還是透露出這是一架試飛用的原型機——中國第一架擁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民用支線客機ARJ21(先試飛ARJ21,接下來試飛的就是今天的大飛機C919,編者2017年5月5日注),飛機上乘坐的也只有試飛機組。剛才這一幕正是他們在進行地形提示警告系統(tǒng)的驗證試飛。
很多人對試飛員并不陌生,然而站在他們背后默默指揮著實驗任務,與他們并肩承擔著所有潛在風險的試飛工程師則很少走進公眾視線。近日(是2013年的某天,編者注),中國青年報記者走近中國商飛試飛中心駐扎在陜西閻良這座航空城的隊伍,零距離感受這一群體和他們的工作過程。
來一場不可預期的風險之旅
探尋飛行中最危險的點,是這些試飛工程師的重要任務。失速、27節(jié)正側風、發(fā)動機停車、舵面卡阻等等,這些人們平時聽上去就毛骨悚然的險情,以及那些航空史上超過幾萬飛行小時才出現(xiàn)一次的小概率事件,卻是他們經(jīng)常要面對和處理的。
劉立蘇第一次感到機頭“往下掉”時,臉嚇得煞白,盡管這位試飛工程師此前曾通過重重的“心理測試”。
普通民航飛機哪怕是接近失速,聽到告警,“機組就會被罰款”,但劉立蘇和自己的搭檔張大偉要做的,卻是要關掉失速保護系統(tǒng),讓飛機進入一個自然失速的狀態(tài),“要讓飛機的升力突然喪失?!睆埓髠フf。
要搞清楚失速,必須先明白“飛機是靠什么浮在空中的”,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經(jīng)常使人誤解,用試飛工程師王虎成的話說,“很多人以為飛機是靠發(fā)動機飛在空中的,這話只對了一半,因為發(fā)動機只提供了飛機向前的推力?!蹦敲词顾h起來的力又是什么呢?
這個隊伍里酷愛動漫的工科男打了一個有趣的比方,“我們通常乘坐的民用飛機既不是小叮當,也不是阿童木,前者是旋轉翼飛機,后者是火箭,都是直上直下的牽引力和反沖力,而飛機靠的是升力。”
具體來說,升力就是依靠飛機機翼自身的設計,使得飛機在運動中機翼上下翼面的氣流流速不同,通過上下翼面的壓力差產(chǎn)生升力。當飛機向前的速度增加時,機翼下方和上方的壓力差越來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后,便可以將飛機“抬”起來。
就像人們通常能看到飛行員所做的一個動作是,向后拉駕駛桿,這個時候飛機就會“抬頭”,往上飛了起來,但這并非是讓飛機的發(fā)動機“往下噴”,而是增大了飛機的迎角,增加其升力。
然而,當飛機的仰角大到一定程度,機翼表面氣流會發(fā)生分離,飛機便會顛簸,在飛機上的劉立蘇有種“飛機整個都站了起來”的感覺,他的背一下子壓在了座椅上。
接下來,很快,飛機開始往下掉。那種感覺就像“一個人托著你,但突然,那只手沒了”。如果沒改出來,就意味著飛機將會很快從“失速”進入到“尾旋”狀態(tài)——就像一只投擲出去的紙飛機,在空中飛行一會兒后螺旋向下,從上面看,其尾巴來回盤旋,接著自由落體,一頭栽下去,直至觸地。
尾旋在軍機領域被稱作是“死亡之谷”,曾有不少軍機在這里跌倒,再沒“爬”起來。
事實上,所有試飛工程師在參加培訓時都曾參加過“尾旋”訓練。凌寧回憶起一個細節(jié),登機前,培訓老師把跳傘包塞到他手里說,“出現(xiàn)意外的話拉這個就行了”,然后,“老師就走掉了”,凌寧手里捧著這個只在電視上見過的大家伙茫然失措?!岸紱]告訴我要拉哪里,根本就是心理安慰?。 绷鑼幷f。
不過,體積要大上幾倍的民用飛機是不會走這種“糊涂運”的,因為他們一旦掉進去,就“改”不出來了。因此,試飛人員的每一次進入都是一次極具“心理壓力”的挑戰(zhàn)。
盡管劉立蘇也曾做過一個在離地20多米的情況下把飛機拉起來的試飛科目,其危險程度在于“再過兩三秒,飛機就要撞地了”,但他仍認為相比之下失速更危險!
如今的他,因為“一天飛了120多個失速”,已經(jīng)是團隊里最新一位的“失速哥”,用張大偉的話說,“老是低頭,抬頭,低頭,抬頭……相當于一天坐了120多次過山車,其難受程度可想而知。”
把危險試遍
當劉立蘇在天上飽受“顛簸”之苦時,殷湘濤卻在經(jīng)歷著地面的一個類似“機尾擦地起飛”的高風險動作,這位曾在整個團隊里保持過登機飛行時間最長的試飛工程師在面對記者時只說了一句:“有一點怕吧,可能”。
業(yè)內(nèi)統(tǒng)計,90%以上的重大飛行事故都是在起飛或著陸時發(fā)生的。印度尼西亞雄獅航空公司一架“麥道-82”型客機曾在印尼中爪哇省梭羅市機場降落時沖出跑道,造成近百人死傷。
沒人敢想象,面前這個帶上近百名乘客后重量可達40噸的ARJ21,一旦剎車失控將會是什么樣的景象?
殷湘濤要做的就是把這種可能性降到最低,并在最危險的情況下驗證飛機“還是安全的”。
之所以讓機尾擦地起飛,是為了確定飛機的最小離地速度。從外面看,飛機處于后仰的姿態(tài),說白了,看起來就像是飛機的大半個“屁股”在地上擦著。他們在飛機的尾端加裝了“尾撬系統(tǒng)”和一種特殊的金屬材料。試飛中,飛機尾部一旦觸地,傳感器會立即給駕駛艙一個信號,提示試飛員注意。
飛機開始滑行后,尾部火花四濺,二十多公分厚的鋼板被刮掉了厚厚一層,此時,機艙里的殷湘濤還在和試飛員開著玩笑:“哥們兒,你屁股燙不燙?”
人們從沒有想過,飛機上的油箱還能被曬“爆”了?直到1996年7月環(huán)球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客機在紐約長島上空發(fā)生爆炸事故,造成230人喪生,人們才漸漸認識到這個問題。此后,任何一架新客機試飛,都要完成熱氣候燃油試飛科目。
當然,ARJ21也不例外。
起飛前,王虎成要做的是“把油箱里的油加熱”到54.5℃,比預定的54℃略高一些,以保證航油的溫度不會很快冷卻下來。而飛機航油的“閃點”是38℃,這意味著,只要飛機上出現(xiàn)一個電火花,就有可能引起爆炸。此外,他還要在這個特意挑選好的高溫天氣下立即起飛。
至今還讓羅海麟捏著一把冷汗的要屬“單發(fā)失效”了,即關閉本要同時打開的兩臺發(fā)動機的其中一臺,看看飛機在這種條件下的飛行狀態(tài)。說白了,就是看看當飛機遇到這一突發(fā)情況時,能否“拖著病體”飛回到機場。
供應商給羅海麟提供了一個理論包線,包線之內(nèi)的速度和高度是安全的。他所做的就是去驗證其“真實性”,比如當飛機飛行到5000米高度時,雙發(fā)的飛機會關閉其中一臺發(fā)動機再重新起動,看看能否在高空中順利重起,如果能,就說明包線理論范圍“沒有問題”。
發(fā)動機并非在任何狀況下都能夠起動,尤其是在高空,高度越高,氧氣越稀薄,發(fā)動機吸入的空氣就越少,渦輪旋轉速度就越慢,如果此時飛機下面就是一座大山,飛機無法下降“讓發(fā)動機溫度升高或吸入更多空氣”,就很有可能起動不了。這和汽車發(fā)動機有類似之處,比如冬天太冷,有的汽車發(fā)動機便啟動不起來。
供應商說了一句“在5000米高空時,你不用降低飛機高度依然可以重新啟動發(fā)動機”,羅海麟要做的就是飛到5000米的高空,去驗證到底發(fā)動機在此狀態(tài)下能否啟動。
要替公眾“把危險試一遍”,這些“必須要做”的科目有上千個,需要試飛上千個架次。朱衛(wèi)東告訴記者,“我們做得越細,涉及的邊線越充分,對公眾來說,在正常飛行下的飛機就越安全?!?/p>
空中舞臺劇的幕后編導
對試飛工程師來說,外行很容易將其身分與設計飛機的工程師和駕駛操控飛機的試飛員搞混。
以前者為例,設計人員考慮的是“要讓我設計出來的系統(tǒng)滿足適航要求”,因此,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更多關注最后的數(shù)據(jù)而非具體的飛行過程。而試飛工程師不僅要獲得數(shù)據(jù)為驗證提供支持,還要考慮飛行安全的因素,畢竟,他們自己“也在天上”。
就在記者造訪的幾天前,在一項驗證發(fā)動機性能的試飛工作中,朱衛(wèi)東就和設計人員發(fā)生了意見分歧。
設計人員的考慮是,讓飛機在某一個高度平飛,將發(fā)動機推力推到最大,以驗證其能否達到某個數(shù)值的最大功率,但他們忽略了一點:“在最大功率下,飛機是不斷加速的,而飛機飛行有一定速度限制,這在實際操作中是不可行的?!?/p>
朱衛(wèi)東打了個通俗的比方:“這就好比是汽車在高速路上行駛,限速120邁,不可能一下子從100邁加到200邁,要慢慢來,當速度加到120邁的時候,就不能再往上加速了,不然就超速了?!?/p>
千萬別把試飛工程師,簡單地理解為站在飛機上的工程師了。在一次去東營的外場試飛中,試飛工程師樂婭菲將18張任務單大刀闊斧地縮減至8個架次執(zhí)行。
一般來說,一個任務單就是一個架次,而一個架次的費用就是20萬,如果從節(jié)省成本的角度來衡量,這就是價值。
樂婭菲是這支前線隊伍中唯一的一位女試飛工程師,她負責的是ARJ21-700飛機103架機的試飛工作,這位復旦大學畢業(yè)的高材生腦袋里裝滿了有關試飛工作的專有名詞,從任務單會簽、相關科目任務協(xié)同、飛行監(jiān)控,到飛行后講評、制定跟蹤架機計劃、編制架次報告等一系列試飛環(huán)節(jié)。
不過,這一切歸結到試飛工程師的工作,也就是一句話,“讓飛機安全地飛起來,并試到其應有的某種性能”。
這天早晨,樂婭菲穿著一件藍色工作服,拿著一份任務單,準備登機了。這是頭天下午“下任務”的任務單,她和她的飛機今天要做的所有試驗點,都寫在這張A4大小的紙上。在業(yè)內(nèi),試飛工程師們將用于檢驗飛機性能的標準稱之為“條款”和“大綱”,簡單說,當大綱上每一個條款后面都打上對勾時,這架飛機的試飛工作才能稱得上完成了。
不過,試飛工程師所作的工作更細,細到“不僅要完成任務”,還要把“每一步任務怎么完成”給寫明白。記載這些細節(jié)的就是她手里的任務單。
事實上,在國際同行那里,試飛工程師被譽為試飛的靈魂,試飛員在空中執(zhí)行試飛任務單中的動作,但是該動作具體怎么做,為什么這么做,是由試飛工程師根據(jù)適航條款、飛機的本體與系統(tǒng)特性進行設計的,并充分考慮試飛安全與風險降低因素。
在美國,一半的試飛員是從資深的試飛工程師中選拔培養(yǎng)的,而這部分試飛員因為前期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在經(jīng)過了飛行技巧的培訓后,通常能成為最為優(yōu)秀的試飛員。
“如果將試飛員比作空中的舞者,那么試飛工程師就是這出空中舞臺劇的幕后編導?!睒穻I菲說。而她手里的任務單就是她的劇本。
沖出莫哈韋沙漠和鴕鳥之都
從2010年開始,中國商飛先后4次選拔了34名技術人員參加為期1年的專業(yè)試飛工程師培訓,每個人的費用約為350萬人民幣。地點有兩個,一個是南非鴕鳥之都奧茨胡恩,另一個是美國加州莫哈韋航空基地。
“沖出亞馬遜”,王俊杰第一次聽到這個“用重金打造的人才計劃”時,他腦子里就蹦出了這個電影的名字,一想到電影里的主人公在狂風大作的極端天氣下,在風雨交加的操場上做特種動作的訓練,他心里就有按捺不住的興奮。
當王俊杰真正站在距奧茨胡恩市區(qū)十幾公里的機場,看到機場跑道邊停滿了707、747、F4鬼怪等“奇形怪狀”的退役飛機,和那些貼湖面低空飛行、“在天空中畫大圈”等從未見過的“航空表演”時,他才發(fā)現(xiàn)這一切和他想象中的相差無幾。
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包圍著看似光鮮亮麗的機場,在距離跑道600米的荒野中,他們找到了一處最佳數(shù)據(jù)觀測點,但是,那片荒野里長滿了淹沒膝蓋的灌木叢,沒有可以行車的道路,沒有地方可以坐下來休息,也沒有地方可以遮蔽烈日。
而為了獲取最佳數(shù)據(jù),要暴曬在40多℃的烈日下,每天在觀測點待命至少五六個小時,當他們順利完成所有測試任務,那片原先沒有道路的灌木叢已經(jīng)被硬生生地趟出了一條小路。
很快,王俊杰便體會到了“經(jīng)過這場特種兵般地訓練就能改變?nèi)松钡母杏X。
事實上,當包括王俊杰在內(nèi)的這些人成為百里挑一的培訓對象的那一刻,他們的職業(yè)生涯就已經(jīng)和此前不再“接軌”。此后,在中國航空界,他們的業(yè)務崗位只有一個名字——試飛工程師。
就像同事們說樂婭菲的那樣,如果沒有這次培訓,這個學飛行器設計的女孩子,或許還依然像其他工作在上海的20多歲的女孩子一樣,在設計實驗室里朝九晚五地工作一天,下班則會習慣地過著逛街、唱K、玩桌游的悠閑生活。
她卻選擇了沖向位于加州蘭開斯特以北40公里的莫哈韋航空基地,即美國國家試飛員學院。
第一關是“體檢”、“心理測試”、“外語”、“理論基礎”等四門大考。不過,通過原地轉圈和倒立的體檢,并不意味著在今后真正的理論訓練和實際操作中,她和她的隊友們就能“躲過”真實高空飛行帶來的不適。
那是一個沙漠旁邊的機場,培訓教師基本是美國最頂尖的飛行員,自然,他們對學生的要求也非常之嚴格。
學員們幾乎沒有周末,他們的生活以三周為單位——這種劃分的方法是跟著培訓的節(jié)奏來的——這三周是理論課、考試、飛行和報告交替,通常第一周的理論課會有三至四門不同的課程,每門課程都相當于大學一個學期的內(nèi)容,學完即進行考試,并在后兩周中將所學內(nèi)容直接應用于試飛條款和實際飛行中,在第三周完成所有試飛數(shù)據(jù)的處理與分析后,形成口頭和書面報告。
在凌寧的描述中,整個一年他們都過著“每天早8點上課,下午6點下課”,“星期一到星期四上課,星期五考試”,“每三周僅休息兩天,快趕上中國高考”的日子。而課程難度之高,就連“那些聽著本土母語長大”的試飛學員都很吃力。
作為整個隊伍里少有的航空專業(yè)科班出身的學員,樂婭菲最終以平均分90分的成績畢業(yè)。但并非所有人都像她那樣幸運,當凌寧看到第一周的學習任務是厚厚一本空氣動力學的英文教材時,這個本該搞3G的通訊專業(yè)男生感到“力不從心”,他實在搞不清楚“僅憑空氣動力,這么簡單的四個字就解釋了飛機是怎么飛起來的”。
為了搞清楚某個發(fā)動機的參數(shù),他用了一整夜的時間搜索了200多頁的谷歌才找到?;氐剿奚岷?,凌寧簡單做了晚飯,剩下的時間都交給了“看PPT,復習”,“看書,預習”。
與此同時,在奧茨胡恩機場,這會兒還是準試飛工程師的羅海麟和王俊杰剛剛花了半年的時間學了8個多月的課程,盡管這兩個30歲不到的年輕人有著與“當?shù)氐鮾豪僧數(shù)娘w行員”所不同的“好學”和“認真”,但在面對最終的大考時,還是露了怯。
給你一架飛機,設計一個試飛方案!學校把他們拉到約翰內(nèi)斯堡,讓他用模擬器做具體的任務單,但直到頭一天晚上,學員們才抽簽知道自己是飛哪種機型。
“完全懵了!”他至今回憶起來仍心有余悸,“有一個拳頭那么厚的一本飛行手冊,要在一天時間里壓縮成一張A4紙!”
大考展示時,學校把所有教過他們的老師都請過來當評委,“你在上面講著方案,下面的老師像挑刺兒一樣見縫插針地問你,這個表達好像不太對吧,那個好像也有點問題,胳膊應該抬起來演示好一些……”
把每個人都推到前臺!羅海麟回憶說,“這不僅是鍛煉你的表達能力,更是想讓你知道,你要負起這個責任,站在前臺,就像站在飛機上一樣,你要有勇氣撐起這一切!”
和生命做個約定用青春搏擊長空
記者來訪時,正趕上試飛工程師在ARJ21飛機上的“飛行時間超1000小時”慶生會,馬菲、張大偉、樂婭菲、凌寧、殷湘濤5位“個人飛行時間過百”的試飛工程師,領取獎勵證書,并依次發(fā)言。
彼時,他們身上沒有一丁點的“江湖氣”,紅潤的臉龐以及胸前的大紅花,讓他們看起來像一個個剛接過三好學生獎狀的中學生。
就在兩天前,在和記者同行的大巴車上,凌寧這個30出頭的男人還在述說著他自己如何受到“當機械師的父親的感召而加入這支隊伍”,以及他房間里擺放著六七個飛機模型。
他們給出“選擇進入”或是“選擇留下”的理由都很簡單,“就是喜歡”。
樂婭菲的不少大學同學“轉行”到投行做金融工作,只有她懷揣著對“專業(yè)”的敬畏來到一家飛機公司。她本以為自己已經(jīng)足夠喜歡飛機了,但當她遇到了這些工科男們后,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連沒有水平和垂直尾翼的俄羅斯‘電鰩’就是傳說中的第六代戰(zhàn)機都不知道”。
“試飛員或試飛工程師一般沒頭發(fā),或者是很短?!边@和人們通常在影視劇中看到很帥的飛行員形象并不相符,在現(xiàn)場,記者也看到許多頭發(fā)少甚至脫發(fā)的試飛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輻射很大,“脫發(fā)厲害”,試飛工程師還因此有個自嘲的比喻即“頭發(fā)越少,飛行水平越高”。
而這群年輕人在談論這個話題時并沒有太多“擔憂”的情緒,更多地是一些戲謔或是玩笑話。
“我昨天夢到我禿頭了?!边@話出自賴培軍。在閻良的試飛場地,他是試飛工程師當中少有不上飛機的,另一位即是王俊杰。
“知道威廉王子為啥頭發(fā)一年比一年少嗎?經(jīng)常開飛機?。 蓖蹩〗苷f。
趁著這個話題,幾位工科男也趁機拿樂婭菲這位前線唯一的一位女試飛工程師“開涮”,“雖然我平時覺得自己頭發(fā)不多,但有一次理發(fā)店老板告訴我,女生是沒有禿頭基因的,我就放心了?!?/p>
樂婭菲話音未落,男孩子們就噼里啪啦把損話扔了過來,“會有的會有的”,“真的有,女的不像男的從頭頂禿,是從前面開始脫”,“別安慰自己了,我都見過有女的禿頭了!”
就在他們漸漸愛上試飛工程師崗位的這一年,幾乎每個人的背后都發(fā)生著諸多不為人知的辛酸——
一位兄弟出去培訓時,孩子剛剛出生,他說出國培訓讓我錯過了孩子的出生,而外場跟飛又讓我錯過了孩子的成長。
另一位兄弟,本來女朋友處得挺好,就因為在外地跟飛太久而分手了。
還有兩位本來就單身的“適齡”兄弟,如今也只好將這種狀態(tài)延續(xù)下去,“不現(xiàn)實啊,再過一兩年還是要回去,在這邊找不是耽誤人家嗎。”
這和他們背井離鄉(xiāng)在外駐扎有很大關系。就像羅海麟所說的,在國外培訓時,中國商飛試飛中心成立,2012年9月他從國外回到上海,但國慶過后,羅海麟很快就來到了西安閻良這座航空城,“上一趟‘出差’回上海,才意識到,原來上海大本營里大多數(shù)人都不認識?!?/p>
“外面就是跑道,每天聽著試飛機場上的飛機在天上飛來飛去,我們是試飛工程師,如果不在離飛機最近的地方,又有什么意義呢?”朱衛(wèi)東說。
盡管也在一線,但王俊杰和賴培軍的工作不在天上,而在地上的監(jiān)控大廳,這里同樣需要試飛工程師,他們要和設計工程師通過遙測數(shù)據(jù)和監(jiān)控軟件實時監(jiān)控飛機的各項參數(shù),確保安全完成飛行試驗任務。
事實上,34名試飛工程師中,除了他們11位,剩下的23名都在上海本部。當然,這23位也并未閑著,他們在編制C919飛機試飛大綱。
他們心里都明白,不論是在第一線指揮舞臺的,還是目前仍在幕后作為編導的,都將因他們“第一代”的身份而成為“艱難困苦的開拓者”。這是中國商飛試飛中心副主任、西安外場試驗隊副大隊長譚祥升的一句話。
在中國商飛沒成立之前,這位技術工程出身的中年男人在另一家航空企業(yè)干了近半輩子,才干出兩個型號來。他告訴記者,“體驗過,才知道干型號、干試飛對年輕人來說不容易,是件‘付出青春’的事?!?/p>
34位平均年齡只有30歲的年輕人和青春做了筆“交易”:這一邊,是年輕人累計飛行3823小時的青春,另一邊,是ARJ21獲得13家客戶的252架確認和意向訂單,而C919也已獲得16家國內(nèi)外用戶400架訂單。
“和生命做個約定,用青春搏擊長空?!瘪R菲說。
文字綜合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報道,作者:邱晨輝。圖片來源于央視和中國商飛試飛中心。微信編輯:邱晨輝。
例:鳥的飛行——飛機 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 電鯰 電鰻——() 魚類體內(nèi)的鰾魚——()
【電鰩、電鯰、電鰻】(體內(nèi)有正極、負極……)——電池?!爵~類體內(nèi)的鰾魚】——(潛水艇)。
關于《有電飛機嗎》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