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日本飛機的一些命名
二戰(zhàn)初期,日本海軍使用3種命名辦法
1、“*”試系統(tǒng)
2、年代型號/飛機類型系統(tǒng)
3、飛機類型/型號序列/制造廠編碼/改型系統(tǒng)
二戰(zhàn)后期,日本海軍在
日本飛機的一些命名
二戰(zhàn)初期,日本海軍使用3種命名辦法
1、“*”試系統(tǒng)
2、年代型號/飛機類型系統(tǒng)
3、飛機類型/型號序列/制造廠編碼/改型系統(tǒng)
二戰(zhàn)后期,日本海軍在這些辦法上又加上通俗命名法
“*”試 系統(tǒng)
從1931年起,日本海軍給每一種新設計的飛機,不論是設計計劃和試驗機,都按昭和年代(即1926年裕仁天皇即位的年號)給予一個編號---“*”試****機。例如:著名的“0”式艦載戰(zhàn)斗機在1937年設計,當年是昭和12年,所以又稱為“12”試艦載戰(zhàn)斗機。
年代型號/飛機類型 系統(tǒng)
1920年后,日本海軍按戰(zhàn)前日本舊歷(以日本第一個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即位,皇記元年)的最后兩位數(shù)或一位數(shù),根據(jù)飛機入役的時間決定飛機的年代型號。“99”式艦載俯沖轟炸機,即皇記2599年--公元1939年入役;“0”式艦載戰(zhàn)斗機,即皇記2600年--公元1940年入役,稱為“0”式而不是“00”式;“2”式大艇,即皇記2602年--公元1942年入役。
30年代后期,為了描述飛機的改型,日本海軍在飛機型號后又增加了改型描述碼,用兩位阿拉伯數(shù)字代表飛機機身(機翼)和發(fā)動機改型,例如:“0”式11型戰(zhàn)斗機,是“0”式的第一種型號,而21型是第二種改型(2代表飛機的機身已經改進,事實上飛機的機翼外改為可以折疊,1代表發(fā)動機未改進),52型是機身進行了5次改進、發(fā)動機改進了2次。
進一步的改進以相當于英語ABC和漢語甲乙丙的日語字符表示,列在名稱的最后。
飛機類型代碼/型號序列/制造廠編碼/改型 系統(tǒng)
從1922年開始,日本海軍飛機還摹仿美國的編號系統(tǒng)。
飛機類型代碼
A 艦載戰(zhàn)斗機 B 艦載攻擊機
(包括魚雷、水平轟炸機)
C 偵察機 D 艦載轟炸機
(俯沖轟炸機)
E 水上偵察機 F 觀察機
G 攻擊機 H 水上飛機
J 陸基戰(zhàn)斗機 K 教練機
L 運輸機 M 特種水上飛機
MX 特種用途飛機 N 水上戰(zhàn)斗機
P 轟炸機 Q 巡邏機
R 陸基偵察機 S 夜間戰(zhàn)斗機
型號序列
飛機序列號。但有部分飛機按美國習慣不從1開始。
制造廠編碼
A 愛知
G 日立
H 日野(Dai-Juichi Kaigun Koskusho)
J Nihon Kogata Hikoki
K 川西
M 三菱
N 中島
P Nihon Hikoki
S+ Sasebo(Dai-Nijuichi Kaigun Kokusho)
Si Showa Hikoki
W Watanabe Tekkosho
九州
Y 橫須賀(Dai-Ichi Kaigun Koku Gijitsusho)
Z Mizuno Guraida Seisakusho
第4個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改型,在此之后的英語字母則表示具體的改型用途。例如:H6K4表示川西飛機公司的第6種水上飛機的第4種改型,H6K4-L則表示這種飛機的運輸改型。所以,--L代表運輸改型,--K代表教練改型。也有直接用--改表示的
通俗命名法
1943年7月后,日本海軍也覺得繁復的飛機名稱不利于作戰(zhàn)的指揮,又規(guī)定了新型飛機的通俗命名辦法。
艦載戰(zhàn)斗機 以“風”命名
水上戰(zhàn)斗機
截擊戰(zhàn)斗機 以“電”命名
夜間戰(zhàn)斗機 以“光”命名
攻擊機 以“山”命名
轟炸機 以“星”或“星座”命名
巡邏機 以“?!被颉把蟆泵?
偵察機 以“云”命名
教練機 以“樹”、“植物”、“花”命名
運輸機 以“天”命名
其他 以“風”命名
日本陸軍飛機的命名辦法
日本陸軍飛機的命名辦法有以下三種
年代型號/飛機類型系統(tǒng)
和日本海軍相似,僅有一點不同:皇記2600年--公元1940年入役的飛機稱為“100”式,而不是稱為“0”式。
Ki編號系列
從1932年起,日本陸軍將所有陸軍飛機統(tǒng)一按試制、入役的先后次序將飛機編為Ki***.后面再根據(jù)改型情況加上羅馬字I、II、III和abc。從名字上面完全看不出飛機的功能、制造廠等信息,而且在1944年后,新飛機出現(xiàn)太多,這種編號方式顯得十分混亂
通俗名系列
戰(zhàn)爭后期,日本陸軍也發(fā)現(xiàn),長且繞口的飛機名稱在指揮時十分不利,于是和海軍一樣為新型飛機起了簡略的通俗名。但日本陸軍的通俗名并不象海軍一樣有規(guī)范,例如:Ki-61戰(zhàn)斗機-飛燕,Ki-41戰(zhàn)斗機-隼,Ki-67轟炸機-飛龍。
盟軍識別編號
我們可以想見,要美國參謀人員記住諸如:愛知D3A1海軍“99”式艦載轟炸機第11型這樣長的名字是多么困難。1942年中,美軍西南太平洋戰(zhàn)區(qū)空軍司令部的參謀開始在內部使用綽號來稱呼日本飛機,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這種名字既簡短又有特色。1942年底,這種方法為美國海軍和陸軍接受,在使用過程中形成了約定俗成的大致規(guī)則
男性名 戰(zhàn)斗機(海軍、陸軍),偵察機
女性名 轟炸機(包括攻擊機和俯沖轟炸機)
偵察機(陸基和艦基)
飛艇和運輸機(運輸機名字以“T”開始)
樹名 教練機
鳥名 滑翔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