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沈陽制造的中國第一架飛機?1953年,沈陽飛機制造廠被列入中蘇援建重點工程,1954年,來自全國各地的上萬名技術(shù)人員齊集沈陽,開始了噴氣式殲擊機的研制工作。1956年7月13日,新中
一、沈陽制造的中國第一架飛機?
1953年,沈陽飛機制造廠被列入中蘇援建重點工程,1954年,來自全國各地的上萬名技術(shù)人員齊集沈陽,開始了噴氣式殲擊機的研制工作。1956年7月13日,新中國首架國產(chǎn)噴氣式殲擊機——殲-5完成總裝,9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來賀電,中央軍委副主席聶榮臻特地來到沈陽,參加“慶祝新型噴氣式飛機制造成功大會”,并為新機剪彩。
二、制造中國第一架飛機的人?
中國第一架飛機設計師是馮如。1909年馮如駕駛自己設計制造的飛機,在美國奧克蘭市附近的派得蒙特山丘上試飛,首次飛行取得成功。
后來又進行過多次飛行,他的飛機飛行高度達210米,速度達到每小時105千米,沿海灣飛行距離曾達到32千米。這是中國人首次駕駛自制飛機飛上藍天。
三、制造飛機并將飛機用于軍事的第一人是?
馮如。
馮如(1884年1月12日—1912年8月25日),原名馮九如,字鼎三,廣東恩平人,是中國第一位飛機設計師、制造師和飛行家,被譽為“中國航空之父”。
馮如是漢族廣府人,生于廣東恩平的一個貧農(nóng)家庭。他從小喜歡制作風箏和車船等玩具,對神話故事尤其是飛天故事更是滿心向往。12歲隨父漂洋過海到美國謀生。
他目睹美國先進工業(yè),認為國家富強必須依靠工業(yè)的發(fā)達,改變中國貧窮落后面貌非學習機械、發(fā)展工業(yè)不可。
他在研制出一些機械的基礎上投入了飛機制造,第二次制造飛機并試飛獲得成功,獲得美國國際航空學會頒發(fā)的甲等飛行員證書,大長中國人的志氣。
四、1954新中國制造的第一架飛機?
1954年中國的第一架飛機由馮如設計的,初教-5的制造成功和順利首飛,結(jié)束了新中國不能自行制造飛機的歷史,掀開了中國航空工業(yè)發(fā)展史上嶄新的一頁。
其發(fā)動機是愛姆-11愛夫愛爾活塞式發(fā)動機,在南昌飛機廠生產(chǎn)的,發(fā)動機制造由株洲航空發(fā)動機廠承擔。
五、制造飛機的國企?
沈陽飛機制造公司
沈飛集團公司自1951年正式創(chuàng)建以來,創(chuàng)造了中國航空史上的一個又一個“第一”。
先后試制成功了中國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殲5飛機;第一架噴氣教練機--殲教Ⅰ飛機;第一架超音速殲擊機--殲6飛機;第一枚地對空導彈--紅旗一號導彈;第一架雙倍音速殲擊機--殲7飛機;第一架自行設計研制的高空高速殲擊機--殲8飛機;第一架超音速殲擊教練機--殲教6飛機;第一架高、中、低空偵察機--殲偵6飛機;第一架全天候高空高速、具有良好機動性能的飛機--殲8Ⅱ型飛機;第一架空中受油機。
50年來,沈飛集團公司先后研制生產(chǎn)了20多種型號幾千架飛機,為中國航空工業(yè)的發(fā)展和國防現(xiàn)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中國殲擊機的搖籃”。
六、江蘇第一飛機制造公司?
常州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是隸屬中國航空工業(yè)第二集團公司的國有獨資企業(yè),坐落在江蘇省常州市西郊,南靠312國道,北臨滬寧高速公路,距常州港18公里,西距常州民航機場17公里,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十分便捷。
七、中國第一代飛機是怎么制造的?
中國第一架飛機是在1954年生產(chǎn)的,在南昌飛機廠生產(chǎn)的。1954年2月,雅克-18飛機圖紙、技術(shù)資料到廠,5月12日,首架初教5全機靜力試驗就取得了圓滿成功。
1954年,中國航空工業(yè)從修理走向制造邁出了極為關(guān)鍵的第一步,第一次向部隊提供了自己生產(chǎn)的飛機。
新中國第一架自制飛機,是初教-5初級教練機。該機于1954年7月3日首飛上天。于1954年7月26日,舉行了隆重的“初教-5”教練機試飛典禮大會。
第一架飛機的自制歷程
按照國家批準的航空工業(yè)第一個五年計劃,新中國制造的第一架飛機是蘇聯(lián)的雅克-18教練機,中國型號為初教5,其發(fā)動機是愛姆-11愛夫愛爾活塞式發(fā)動機,計劃于1955年9月制造完成。飛機制造由南昌飛機廠承擔;發(fā)動機制造由株洲航空發(fā)動機廠承擔。
到1953年底,經(jīng)過為時三年的修理,南昌飛機廠已在設計、工藝、工裝、機加、裝配、總裝等方面具備了自制飛機的條件。1954年2月,雅克-18飛機圖紙、技術(shù)資料到廠。3月31日,航空工業(yè)局向南昌飛機廠下達了提前試制初教5的命令,要求提前一年試制出初教5,并與當年交付10架。
八、我國首次成功制造飛機的第一人?
我國國內(nèi)首次成功制造飛機第一人是馮如。馮如原名馮九如,漢族廣府人,生于廣東恩平。生于一個貧農(nóng)家庭。他從小喜歡制作風箏和車船等玩具。對神話故事尤其是飛天故事,更是滿心向往。12歲隨父漂洋過海到美國謀生。
他目睹美國先進工業(yè),認為國家富強必須依靠工藝的發(fā)達,改變中國貧窮落后面貌非學習機械、發(fā)展工藝不可。他在研制出一些機械的基礎上的知識,之后投入了飛機制造,在第一次制造的飛機試飛不成功后,第二次制造并試飛獲得成功,受到孫中山先生和旅美華僑的贊許,同時獲得美國國際航空學會頒發(fā)的甲等飛行員證書,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1911年2月,馮如和他的助手朱竹泉、朱兆槐和司徒璧如,攜帶著他們自制的兩架飛機以及制造飛機的機器,踏上了歸國的航程。
在途中,望著波濤滾滾的太平洋,馮如思緒萬千,他想起了當今世界航空事業(yè)發(fā)展迅猛異常,從第一架飛機的誕生開始,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nèi),全世界已有860多架飛機,這些飛機絕大多數(shù)掌握在西方列強的手中,而中國卻連一架也沒有。他發(fā)誓要抱著“壯國體,挽利權(quán)”的宗旨,發(fā)展祖國的航空事業(yè),盡快使祖國富強起來。
九、設計制造第一架飛機的人是誰?
中國第一架飛機設計師是馮如。1909年馮如駕駛自己設計制造的飛機,在美國奧克蘭市附近的派得蒙特山丘上試飛,首次飛行取得成功。
后來又進行過多次飛行,他的飛機飛行高度達210米,速度達到每小時105千米,沿海灣飛行距離曾達到32千米。這是中國人首次駕駛自制飛機飛上藍天。
十、我國首次成功制造飛機的第一人是?
我國國內(nèi)首次成功制造飛機第一人是馮如。
馮如原名馮九如,漢族廣府人,生于廣東恩平。生于一個貧農(nóng)家庭。他從小喜歡制作風箏和車船等玩具。對神話故事尤其是飛天故事,更是滿心向往。12歲隨父漂洋過海到美國謀生。
他目睹美國先進工業(yè),認為國家富強必須依靠工藝的發(fā)達,改變中國貧窮落后面貌非學習機械、發(fā)展工藝不可。他在研制出一些機械的基礎上的知識,之后投入了飛機制造,在第一次制造的飛機試飛不成功后,第二次制造并試飛獲得成功,受到孫中山先生和旅美華僑的贊許,同時獲得美國國際航空學會頒發(fā)的甲等飛行員證書,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